2025年的高校毕业季即将到来,相比往年,今年不少国内高校先后发文,就学生如何在毕业论文中使用生成式AI、AI代写在论文中的比例等问题作出规范。
据调查发现,有不少学生表示,他们在论文创作中会使用AI来搜集文献、处理数据、书写代码等。也有学生称,AI写出的内容有时会出现错误。
规定
多所高校规范大学生用AI写论文
今年以来,部分高校试行或相关规定或办法,对毕业设计(论文)中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占比进行检测。
4月28日,福州大学教务处发布通知,决定对2025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进行AI代写的检测,检测结果将作为成绩评定和优秀毕业论文评选的参考依据。通知中介绍,此举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规范学生科学合理使用生成式AI技术,杜绝人工智能代写、剽窃、伪造等学术不端行为,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与管理”。
4月10日,湖北大学本科生院发布通知,宣布在本科毕业学生毕业论文审核过程中试行加入对文章使用生成式AI风险情况的检测,如发现该论文检测结果为“AI代写高风险”,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修改。
此外,一些高校也明确了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规范,例如中国传媒大学继续教育学部在通知中指出: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时,需明确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规范,科学、合理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不得用人工智能技术替代个人写作,不得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直接生成选题,不得将人工智能列为成果共同完成人,不得直接使用未经核实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不得违反学术诚信。
4月9日,天津科技大学教务处发文规定,若本科生毕业论文中生成式AI检测的结果超过40%,学院将向学生发出警示,并要求其自查自纠;学生在收到警示后,需认真修改,由学院统一在相关平台检测通道进行复检。该校还表示,将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并提醒学生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避免过度依赖智能生成内容。
现象
不少学生借助AI为论文搜集文献
2025年12月,有媒体面向全国高校学生发起关于AI工具使用的问卷调查,其中84.8%受访者曾使用过AI工具。
调查显示,AI工具已被受访者应用于资料查询、翻译、写作、计算、制表、绘图修图、音视频生成、PPT制作等多种学习、生活场景。
中国农业大学的一位学生曾将自己其中一篇论文题目输入进AI工具对话框,随后给出指令:“请帮我围绕这个题目搜索出一些相关文献。”5秒钟后,AI工具就给出了十篇相关文献的链接。
通过这种方式,这位学生省下了很多搜集文献的时间,然后更快完成自己的论文框架。有了AI技术的辅助,极大提高了她完成论文的效率。
此外,今年5月,小雨(化名)提交了她的毕业论文。与往年的毕业生不同的是,她不仅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提出选题、文献搜集、数据处理和观点论证等工作,还找生成式人工智能(AI)作为她的“研究助手”。
小山(化名)也在论文写作中使用了AI。她告诉记者,“有一些话怎么说都言不达意,我就会把自己的句子和我想补充的含义告诉AI,用AI来架构语句。”除此之外,AI还帮助小山进行了文献搜集工作,“AI检索获取信息的能力很强,还可以帮我翻译。在论文写作中,我就把自己的相关论题发给AI,让它帮我推荐相关的英文文献,然后我再按它的推荐去阅读和思考。这就节省了我在各种学术网站查找文献的时间。”
问题
有人发现部分AI生成内容不靠谱
不过也有学生发现,AI检索到的结果有时并不靠谱。
小雨就发现,“我用中文向AI工具询问某名专家写作的《传播史》的相关内容,结果却得到了一段人工智能自己写出来的文章。AI划出来的历史各阶段、相关主要内容和特征,看起来是在综合各种教材和网络信息的内容,并不是我想要检索的作者的观点。”
小雨和小山均表示,他们在使用AI后,都不敢完全信赖AI这个“帮手”。小山说,他会把AI生成的内容再修改一遍,“尽管它能很快给我一个结果,但许多用语不太自然、比较生硬,还可能有一些错误。我需要重新把它们修改一遍,改一下语序、修改一些用词。只能说它能够给我一定的启发,但作用有限。”
阿成(化名)就读于某大学自动化专业。“我的毕业设计要利用所学的知识给出一个设计方案,我会让人工智能帮我网上的一些计算机代码,了解每段内容的功能、意义,AI就像我的老师一样。”在这个过程中,阿成发现他也会遇到AI的“误导”:“AI生成的代码可能会有一些错误,我不得不在它的基础上再修改。”
专家
要有独创性 不能完全照搬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关注数字智能和文化科技融合领域研究的张洪生教授告诉记者,自去年以来,许多大学生开始使用人工智能辅助课程学习,“我很鼓励学生们进行这种创新和尝试,但一定要有自己的独创性,不能直接对生成式人工智能进行照搬、‘粘贴’。”
张洪生认为,学生在人工智能辅助学习的过程中应当追求“可解释性”,比如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出的文字、图片、视频等成果,不能是学生任凭AI随机生成的东西,而是学生经过思考和主动学习的结果,学生应当能够明确地阐释自己产出这一内容的问题意识、思想内涵,要体现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就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学习的现状,张洪生评论道:“面对新技术的冲击,对学位论文、毕业设计等的技术监管应当加强。”他特别提醒广大大学生,“应当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规律和使用伦理,而不能投机取巧、产生偷懒心理,更不能出现学术造假、欺骗行为。”
调查
从论文到作业,AI啥都能写
在某电商平台,记者搜索“AI代写”,一众“AI智能原创写作”商品映入眼帘,有的显示已售“1w+”,有的甚至已售“10w+”。
记者随机选取一家,“能否”,卖家马上回复“论文”属于平台“敏感词”,须撤回再继续对话,但“AI代写没问题”。“软件单次只能输出1000字左右。如果你要的字数多,就用软件根据你输入的标题写一份大纲,再一项项输入大纲标题生成对应内容,最后合成一篇。”该卖家说。
多名商家客服表示,的顾客不在少数。记者梳理发现,商家推出的自研AI写作软件,仅需不到10元便可在一个月内不限次数和字数使用。记者询问利用AI代写的论文能否通过查重检测时,商家回复:“这个无法确保,但我们生成的每一篇都是原创,即便输入同样的标题,也会输出不同的内容。”
尽管AI生成的文本质量存疑,但翻开诸多网络社交平台,关于“AI帮你写论文”的技巧分享帖俯拾即是。部分博主详解具体步骤,直呼“AI就是救星”,网友纷纷排队“求软件”。除论文、作业外,不少学生还使用AI工具撰写学习心得体会。
(综合青年报、半月谈、中国青年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