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换脸”想换谁就换谁? 真“刑”!

AI百科5个月前更新 快创云
68 0

警告

侦测到AI画皮

(黑客偷走了你的脸)

是谁

他/她

对面

你,就是你

你想和明星同框”吗?

你想成为大片的“主角”吗?

你想和任意人“交换”面孔

感受“不一样”的自己吗?

往下看

这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如今都可以靠“AI换脸”技术一键“圆梦”。

“AI换脸”,简单说就是通过AI人工智能技术,把别人的脸换成自己的脸。它可以运用在电影拍摄、教育培训、健康医疗等多个领域,能降低产品制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AI换脸”是一种科技上的进步,但如果使用不当,也容易触犯法律,甚至会成为不法分子实施犯罪的手段。

典型案例

私人定制“AI换脸”

男子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三个月

2025年8月,杭州市萧山警方在网上巡查中获取一条线索,辖区内有人利用AI技术制作淫秽视频在网上进行大量传播,警方依法对此立案侦查,并迅速抓获了犯罪嫌疑人虞某(化名),随后该案被移送至杭州市萧山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据虞某供述

为了吸引流量,他在社交平台上创建了“浏览群”和“私人定制群”,前者用来传播“AI换脸”的淫秽视频,其中包括一些经过虞某换脸的视频,后者用来开展“定制换脸”业务。通过淫秽视频“吸粉引流”,同时进行“AI换脸”私人定制服务,虞某不到半年就获利数万元。被“换脸”的受害者中,包括多位知名公众人物以及很多不特定的普通人。同时,他将“AI换脸”软件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进行销售并传授使用教程,还提供网上非法收集的他人人脸素材。

2025年4月14日,杭州萧山区检察院决定对虞某“AI换脸”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公益诉讼案立案;6月9日,检察机关依法对虞某提起民事公益诉讼;7月28日,该案在杭州互联网一审公开审理。2025年11月,杭州市萧山区判决被告人虞某犯制作、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三个月,并处罚金6万元。

法治底线

“AI换脸”不可滥用 这些法律“红线”别触碰!

那么,“AI换脸”在带来科技创新的同时,也会面临哪些法律风险呢?哪些情况可能涉嫌违法犯罪?

►►►

AI换脸技术

可能侵犯公民哪些权利?

据检察官介绍

从法律的角度讲,滥用“AI换脸”技术,可能涉及侵犯肖像权、名誉权、著作权等问题。未经本人同意,利用“AI换脸”后擅自使用他人身体形态、语言声音等肖像权涵摄内容的,可能侵犯他人肖像权;利用“AI换脸”丑化、污损他人的,还可能侵犯他人名誉权;利用“AI换脸”侵犯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的,可能侵犯他人隐私权;使用他人作品进行“AI换脸”,应当支付报酬而未支付的,可能侵犯他人著作权。

此外,利用“AI换脸”实施某些行为可能涉嫌违法犯罪,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利用“AI换脸”后仍属于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并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可能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以牟利为目的,利用“AI换脸”制作、、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的,可能涉嫌制作、、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的违法犯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AI换脸”破解刷脸门禁或者刷脸手机后,实施公私财物的,可能涉嫌的违法犯罪;利用“AI换脸”公然贬低、损害他人人格尊严,破坏他人名誉,可能涉嫌侮辱的违法犯罪;利用“AI换脸”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公然损害他人人格和名誉,可能涉嫌诽谤的违法犯罪。

方法

“被换脸”了怎么办?这几个途径帮你维护合法权益

检察官表示

如果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被侵害,被害人可以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向有管辖权的提起民事诉讼;

涉及侮辱、诽谤违法犯罪的,如尚不构成犯罪需要予以治安处罚的,可以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向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报案;

如涉嫌侮辱、诽谤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可以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向有管辖权的提起刑事自诉,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可以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向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报案;

涉嫌、诈骗、制作、、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等违法犯罪,需要予以治安处罚或者追究刑事责任的,可以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向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报案。

情况紧急时,可以向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机关等执法司法机关报案,也可以委托他人报案。

来源:成都检察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