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慧书:运用AI医疗产品需注意数据安全

AI百科1个月前发布 快创云
32 0

  5月24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主任袁慧书参与了由人民网·人民健康举办的“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论坛,针对“聚焦智慧医院发展 共享优质医疗”的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袁慧书强调,在医疗机构与厂商合作研发人工智能产品时,数据安全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挑战。

  袁慧书在论坛上指出,医院在数据共享方面存在诸多疑虑:“医院的数据能否离开医院?哪些数据可以共享?如何确保数据后续的安全性?”这些问题凸显了医院在数据安全管理上的谨慎态度。

  她进一步分析,当前缺乏具体的法律法规来指导数据安全保护。尽管大数据共享的概念被广泛倡导,但在实际操作层面,相关的法律法规仍然空白。袁慧书提到,目前医院在与企业合作时,通常会签署信息保密协议,以确保患者个人信息被隐去,并限制数据仅用于特定研究目的。然而,这些措施并未完全解决数据后续安全性的监管问题。

  此外,不同科室在数据协商过程中可能涉及其他科室的数据,但缺乏相应的法规支持,导致操作缺乏明确依据。袁慧书认为,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细则显得尤为迫切。同时,她也指出人工智能产品在上市前所需的临床测试与传统医疗产品存在差异,因此需重新制定相关测试方案。

  袁慧书还指出,AI相关的医疗产品种类繁多,包括用于医疗服务、辅助诊断和辅助治疗决策等不同层次的产品。这些产品对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各不相同。然而,现有的法律法规对这些产品的管理过于笼统,未能根据不同层次的产品进行细致划分和准入要求的细化。她强调,尽管AI产品多为医疗行为的辅助工具,旨在提高诊疗效率、减轻医生负担等,但医疗行为的主体和责任方仍是医生。因此,无需过分担忧AI在医疗行为中可能带来的失误。当前更为关键的是对AI医疗产品进行分类管理,根据其在医疗行为中的作用制定合适的准入门槛,以降低研发成本、加速研发进程并降低产品价格,最终使医生和患者受益。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