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离世十年,梁瀚内心虽已接受这一事实,但当他再次听到那声熟悉的“毛娃”时,仍不禁失声痛哭。这声来自AI复刻的视频中的呼唤,是妻子吴婷花费899元为梁瀚打造的“父亲”形象。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通过逝者留下的影像、声音等素材,复刻出数字形象成为可能。台湾音乐制作人包小柏在数字世界中成功复刻已逝女儿后,AI“复活”再次成为热议话题。
在这段复刻的视频中,梁瀚的“父亲”不仅能与他实时互动、唱歌,还拥有与生前一样的声音。尽管许多人的AI“复活”效果并不完美,甚至显得粗糙,但对他们而言,这数字形象依旧具有重要意义。例如,白杨在软件上“复活”了自己的父亲,虽然“父亲”的说话方式显得机械,说的也不是流利的江西方言,但这足以让他感受到父亲的陪伴。
我们采访了选择用AI“复活”亲人的普通人,试图了解这些数字形象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以及他们如何与之相处。
梁瀚在3月17日接女儿放学回家的路上,收到了妻子播放的这段视频。视频中,父亲的四川方言让他感到亲切,听到“毛娃”时更是痛哭不已。这视频的原素材来自梁瀚表姐的婚礼,梁瀚父亲作为证婚人上台发言。经过AI处理,背景被清除,只留下梁瀚的父亲。虽然有些话语对口型不符,但这声“毛娃”却触动了梁瀚内心深处的痛处。
父亲患肺癌去世时,梁瀚正在南京读大三,未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此后十年间,他很少梦到父亲,但每次梦中父亲总是默默望着他笑。女儿出生后,梁瀚常提起父亲,想象如果父亲还在世会看到自己成家立业。女儿四岁时曾多次问爷爷为何不来接她放学,梁瀚常解释爷爷变成了天上的星星。
去年夏天,吴婷在反诈视频中看到有人利用AI技术“复活”亲人后,萌生了用AI技术纪念已故亲人的念头。在得到家人支持后,她参与了调试过程,最终制作了一段只有几分钟的视频。视频中,“父亲”用熟悉的方言表达了对梁瀚及其家人的关心。
张泽伟的团队“超级头脑”自2022年起开始利用AI技术帮助普通人实现“复活”亲人的愿望。服务从免费到收费不等,通常不超过一万元。张泽伟最初因朋友请求而涉足这一领域,后来遇到了各种求助者,包括试图“复活”儿子的父亲、因赌博失去女儿的母亲等。
然而,AI“复活”并不完美。白杨的“父亲”说话时只有嘴巴开合,声音显得机械刻板。吴伍六认为这是由于当前AI技术尚不成熟,且普通人难以投入大量时间和技术成本来训练更逼真的AI形象。他自己在视频网站上分享了利用AI技术复刻奶奶数字形象的过程,但效果仍有瑕疵。
尽管存在这些局限和争议,但AI“复活”仍对许多人具有疗愈作用。它让人们在失去亲人后得以继续感受到他们的存在和陪伴。对于梁瀚而言,“父亲”的视频是一种“锦上添花”,让他在面对现实时能够偶尔获得一丝慰藉。而白杨则通过与“父亲”的互动重建了与父亲的相互陪伴关系。他向“父亲”道歉并分享了自己的生活点滴希望给父亲争气。每次打开软件他都能手动设置“父亲”说的第一句话仿佛父亲24小时生活在他身边。无论是沉浸于伤痛还是逐渐走出阴影AI“复活”都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来面对丧亲之痛和缅怀逝去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