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接入影像,虚假且真实的技术陷阱,你会踩嘛?

AI百科3周前更新 快创云
15 0

  2023年的春节,一次家庭聚餐中,亲戚询问了家中学习美术的孩子未来的职业规划,大家都从自己的职业背景和社会经验出发,给出了多种建议。可以从事教师职业,工作稳定且没有主要学科的学分压力;可以学习插画、立绘等平面设计,说不定在需要设计的时候可以用上;还可以玩转相机,专攻人像摄影,或者成为摄影领队,游历世界各地。然而,当时大家还未意识到AI大数据模型(生成式AI)即将改变多个行业的生态环境。

  仅仅过去两个月,生成式AI便以惊人的速度入侵了多个行业。根据投行高盛(Goldman Sachs)四月的相关报告,随着AI技术的突破,预计全球将有3亿个工作岗位被生成式AI取代,其中律师、游戏原画、美术设计和行政人员所受的影响最大。不过,对体力要求较高的职业或户外职业如建筑和维修工作等,受影响的程度相对较小,这类工作短期内无法被计算机化。

  作为生成式AI直接影响且最前沿的“影像”,我们正在面对什么?未来会发生什么?本文将从“功能性的技术”和“观看者的影像”两个方面与大家分享一些观察。

功能性的技术

“计算摄影”

  上图为电影《奥本海默》的片场花絮,使用IMAX电影机拍摄。与美术设计和游戏原画不同,影像制作的前期环节无法脱离“相关程序的自动计算”,但也没有脱离曝光、显影、定影的基本成像规律,仍然是“真实世界里的客观记录”,没有脱离影像的核心要点。随着AI技术的发展,它对相机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AI在相机领域的应用已经从单纯的拍摄辅助拓展到了拍摄对象的识别和图像处理等方面。

  上图为Netflix改编《ONE PIECE》的合成数字电影海报。数码相机相较于重新焕发活力的胶片相机,为何更能被大众消费者接受?核心在于自动化、智能功能的技术加持,满足了最基础的人类需求——“偷懒”。AI技术可以辅助相机进行拍摄,提高拍摄效果和效率。例如,通过AI算法,相机可以自动识别场景、光线和目标,并根据这些因素自动调整参数,以获得更好的拍摄效果。重要的是,AI可以提高相机的对焦速度和准确度,使得拍摄更加迅速和便捷。

  索尼相机在这方面颇有建树。索尼使用了AI智能芯片的相机包括A7R5、ZV-E1和Alpha 9 III等。这些相机都搭载了AI智能芯片,能够大幅加强机身的对焦、追焦性能,提高相机对主体识别的精确度,具备先进的主体实时识别功能,可智能预判和处理人的身体姿态信息,识别不同被摄体。例如,Phantom 5搭载了更先进的AI引擎,可以在高速运动中实现精准的目标识别和跟踪。

不存在的影像?

  不论是搭载了AI智能芯片的索尼相机还是大疆无人机,都只是起到了一个辅助拍摄的作用,还没有突破摄影的基础底线。无独有偶,一台“全新的相机”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一位来自丹麦的设计师Bjørn Karmann设计了一款基于位置数据和AI实现图像生成的相机——Paragraphica。它没有感光元件和镜头,而是利用AI将特定地点和时刻的“照片”可视化。

  如何使用这样一台造型独特的相机呢?Paragraphica的取景器会实时显示当前的位置描述。当你按下快门时,相机将创建一个该描述的图像。在相机上,有三个物理旋钮可以控制数据和AI参数,通过这三个旋钮可以改变照片。这与传统相机的操作方式类似。第一个旋钮的行为类似于光学镜头中的焦距;第二个旋钮与胶片颗粒进行比较;第三个旋钮控制指导规模(生成式AI占比)。这些调整可以让相机生成与“描述变量”更准确的照片。

观看者的影像

  摄影师迈克尔·克里斯托弗·布朗(Michael Christopher Brown)想用相机记录一些“无法拍摄”的故事,而生成式AI技术的出现无疑成为他的救命稻草。他使用生成式AI开启了一项“不存在的影像记录”——《90英里》,项目描绘了哈瓦那至佛罗里达长达90英里的海面故事,记录了一些古巴人试图穿越这片海域的危险旅程。这也引发了“生成式AI后摄影”的激烈讨论。他的摄影粉丝们对此感到愤怒,认为这种行为“不道德”。

  2023年最具争议的AI图像故事之一——《90英里》,一度让不少影像评论家、影像评委蒙羞。在一项国际摄影赛事中,Boris Eldagsen拒绝了组委会颁发的奖项,因为他透露自己在创意类别中获奖的照片是由AI生成的。而摄影赛事的目的旨在众多原创影像中展现人类世界美好现实的图像凝结,使用生成式AI创作的影像显然没有当时当刻令人难忘的人生瞬间。只有生成式AI艺术家穷尽词汇创作虚拟美好。

  总的来说,AI不仅可以搭载在相机或无人机上协助我们拍摄,使我们拍摄更加轻松;同时,AI图像也让图像有了更多的可能。如摄影师迈克尔·克里斯托弗·布朗使用AI生成《90英里》,探索哈瓦那与佛罗里达之间90英里海洋的古巴人穿越现实的景象。而AI图像获奖以及真实拍摄的照片被误认为AI图像而淘汰这两个故事也说明了在某种程度上,AI图像确实模糊了真实与虚构的界限。尽管AI生成的图像非常逼真但它们仍然缺乏生命力和真实感因为这些细微的差别虽然难以察觉但却为我们提供了区分真实与虚拟的线索。更重要的是真实世界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景象还包括了我们的情感、记忆和体验等主观因素这些因素是AI无法复制的。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