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期待看到汉字如何利用其独特优势,并在未来技术的推动下展现更多特色。
汉字,作为汉语的记录符号,不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迄今为止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耶鲁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学系教授石静远在《汉字王国:让中国走向现代的语言革命》一书中,从西方学者的视角讲述了汉字发展和革新的故事,解析了汉字流传至今的原因。
汉字革新的故事鲜为人知。尽管汉字延续数千年,其独特魅力一直令西方世界着迷,但汉字如何在西方字母语言主导的技术世界中生存的故事却鲜为人知。石静远的著作为我们揭示了这一陌生的故事。所有关键的现代通信技术,如电报、打字机到计算机,都是为字母语言设计的,这对汉字的发展构成了巨大挑战。然而,一群先驱帮助汉字突破了技术瓶颈,让汉字继续蓬勃发展。可以说,汉字现代化的历史不仅是技术革新的历史,更是东西方文化碰撞的隐秘历史。
例如,汉字电码本的革新与一位中国官员张德彝息息相关,但这一贡献却被西方世界忽略。19世纪70年代,张德彝改进了汉字电码本,使电码索引更加合理且包含更多字。然而,由于名字被误记,这位重要的发明者在20世纪大部分时间内湮没无闻。另一个例子是汉化计算机的诞生,与一位中国研究生李凡密不可分,但如果没有他的帮助,考德威尔的汉化计算机项目根本无法实现。遗憾的是,李凡在东西方科技交流中的作用也常常被忽视。
汉字的流传是中国人努力的结果。语言文字得以流传的契机是不断简化。虽然汉字对非母语用户来说学习困难,但在电脑上打出汉字却十分容易,汉字输入法有多达十几种。在人工智能、大型语言建模和ChatGPT时代,汉字成为具有强大数字影响力的全球主要文字。石静远认为,正是中国人非凡的智慧和韧性让汉字得以发扬光大。他们学会了如何像分解单词的字母一样分解汉字的字符,然后将各个部分重新组装在一起。这种改变不仅使汉字适应了现代技术,还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此外,随着全球对汉语的兴趣不断增加,汉字的吸引力也愈发显著。石静远指出,对汉语的兴趣反映出人们对中国未来的预期。她认为,汉字的推广增强了现代全球通信技术(如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的能力,促进中国在世界上取得成功。尽管今天汉字更多是通过计算机或智能手机呈现,但她仍然怀念父母的手写体书法风格。
石静远表示,汉字革命是20世纪持续时间最长的革命之一,至今仍未结束。“我期待看到的是汉字如何创造自己的优势,并利用未来的技术凸显自己的特色。”她希望无论未来发生什么变化,都能找到一种方法来保存和重新连接汉字的人文体验。毕竟这是汉字在现代得以存续的主要原因——拥有热爱这种语言并尽全力确保它能传播给后代及中国以外世界的一群人。
石静远是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博士、耶鲁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学系教授,研究兴趣涵盖离散与华语语系研究、区域研究、比较文学和中国科技史等领域。她的著作《汉字王国:让中国走向现代的语言革命》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汉字历史与现状的宝贵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