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的打工人,被爱上AI的老板折磨疯了

AI百科1个月前更新 快创云
17 0

  2023年,AI成为每个职场人的关注焦点,无论是打工人还是老板,都梦想着借助AI的力量革新行业。

  在前三个月里,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惊讶,科技圈也迅速推出了各种AI工具。然而,当AI的浪潮稍微退去,人们开始看清那些被AI“赋能”的社畜们真实的工作状态。

  对于许多真正使用AI办公的社畜来说,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盲盒”。即使他们一遍又一遍地重复需求,最终是否能得到好的成果仍然靠运气。尽管如此,老板们对AI仍然抱有“谜之信任”,他们相信AI可以大幅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AI不会取代我”的观点似乎正在被现实打破。尽管老板们热衷于推广AI,但真正使用AI的打工人们却面临着种种挑战。例如,李雷作为科技媒体的高级编辑,虽然对AI工具进行了各种测试,但在实际工作中,他和同事们只能让ChatGPT做一些基础搜索和筛选工作。他认为,AI的信息准确性仍需二次确认。

  另一位平面设计师Alorella也感受到了AI带来的压力。她的老板要求她在所有工作中使用AI图片生成软件Midjourney,尽管她认为这个工具对于她的工作来说并不实用。设计师需要分层操作,但生成式AI只能生成单一的图层,这使得精细化修改变得困难。

  社媒运营林翎是第一个将AI引入公司的员工。然而,她的经历却表明,虽然AI可以处理大量重复性劳动,但它并没有显著提高效率。相反,她的工作量反而因为AI的引入而大幅增加。最终,她不得不离职,但老板却希望她回到公司继续用AI办公。

  这些案例揭示了老板们对AI的期望与员工实际体验之间的巨大差距。老板们渴望通过AI提高员工效率、降低成本,但打工人们却感到被进一步压榨。他们不反对工具本身,只要工具足够好用且能减轻工作压力。然而,当前许多AI工具并不具备高效取代人力的条件,反而让打工人们在老板眼中失去了存在感。

  实际上,许多打工人在使用AI时都选择了“假装用AI”的策略——日常工作仍用传统方式完成,但在汇报时却说是AI做的。这种策略不仅让他们在工作中保持了一定的自主性,还避免了被老板过度依赖AI的焦虑所困扰。

  归根结底,工具应该是人的延伸,帮助人类减轻工作压力,而不是成为压榨员工的借口。正如李雷所说:“AI现在甚至还没有成为一台合格的缝纫机呢!”因此,老板们需要学会如何合理地给下属分配与AI相关的工作,而不是盲目地追求所谓的“AI神话”。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与工具的和谐共存。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