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2024:《2024年中国生成式AI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发展前景等)

AI百科6个月前更新 快创云
62 0

  行业概况

  1. 生成式AI定义及分类

  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式 AI)是一种能够创造新内容和想法的技术,涵盖对话、故事、影像、视频和音乐的生成。它试图模仿人类智能,在非传统计算任务中展现能力,如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NLP)和翻译。生成式AI是人工智能的高级衍生技术,属于战略新兴产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生成式AI行业与国民经济行业对应如下:狭义上关注图像、文本、音频、视频等内容生成,广义上还包括策略生成、代码生成等。

  1. 产业链剖析

  生成式AI产业链上游提供AI技术及基础设施,包括数据供给方、数据分析及标注、创造者生态层和相关算法。随着ChatGPT的兴起,数据基础设施有望加速升级。中游针对文字、图像、视频等垂直赛道,提供数据开发及管理工具,包括内容设计、运营增效和数据梳理等服务。下游包括内容终端市场、内容服务及分发平台、各类数字素材和智能设备,以及生成式AI内容检测等。

  我国生成式AI产业中,多家科技企业布局多项产业业务,腾讯云、阿里云、百度智能云等企业在基础设施层、基础大模型及生成式AI应用及平台上均有布局。从各层级产业看,基础设施产业中AI芯片主要企业有国际芯片巨头如英特尔、AMD和英伟达;国内连接与通信主要由四大运营商主导。涉及基础大模型研发的企业有OpenAI、亚马逊、谷歌和IBM等;在生成式AI应用及平台上的企业包括科大讯飞、百度智能云等。

  行业发展历程:基于语言的人工智能应用程序迈入新功能阶段

  生成式AI行业发展经历三大历程: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生成式人工智能。从时间上看,生成式AI的发展可追溯到21世纪初,依托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两大重要技术发展。机器学习分析海量在线数据得出结论;进入深度学习阶段后,计算基础视觉实现有助于物体分类和检测,同时支持语音识别,使人工智能语音助手更自然地与用户交互。生成式AI在21世纪第三个十年由OpenAI开发的GPT-4语言模型诞生,标志着基于语言的人工智能应用程序迈入新功能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国家部门出台政策鼓励国内生成式AI企业研发

  2023年以前,国家政策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及鼓励其在各领域应用为主。自生成式AI概念面世后,国家政策鼓励支持其在各行业创新应用。为规范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部门于2023年7月联合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适用于向境内公众提供生成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服务的企业。该《办法》是我国首部针对生成式AI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具有五大亮点。

  行业发展现状:2023年我国生成式AI市场规模约为14.4万亿元

  2023年,ChatGPT掀起的人工智能热潮席卷全球,带动AI产业空前发展。其中,生成式AI备受投资者和科技巨头青睐,各类AIGC大模型纷纷面世,收获数亿级用户量。因此,2023年被誉为“生成式AI元年”。据工信部测算数据,2023年我国生成式AI市场规模约为14.4万亿元;预计到2035年将突破30万亿元,在全球总市场规模中占比超过35%。从细分领域采用率看,制造业、医疗健康等行业中采用率有较快增长,但仍低于人工智能企业整体平均采用率。未来攻克应用端使用效率问题后,市场规模和各行业使用率将迎真正爆发期。

  行业竞争格局:头部科技企业研发打造大模型及生成式AI产品

  当前主流生成式AI产品及大模型包括百度的文心一言等。各家头部科技企业研发打造自己的大模型及生成式AI产品,以超越OpenAI的GPT-4。中国生成式AI注册企业主要集中在北京市和上海市等一线城市。此外浙江省、四川省等也布局较多相关业务企业。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2035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30万亿元

  根据中国工信部预测到2035年中国生成式AI市场规模将突破30万亿元2023-203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7.7%预计2029年中国生成式AI市场规模约为22万亿元。同时生成式AI正在塑造数字内容生产与交互新范式成为未来互联网的内容生产基础设施并推动元宇宙发展。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