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伪造图像与视频的历史发展:从 Deepfake 到未来
近年来,AI 伪造图像与视频,即 Deepfake,迎来了一波发展高潮。本文将深入探究这段历史,并回顾期间的一个个重要里程碑。
AI 伪造图像的起源与发展
这些由 AI 虚构而来的人脸图像,实际上是从数百万张像素图片中总结学习而来,最终创作出了难辨真伪的结果。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图片可以在 thispersondoesnotexist.com 网站上轻松创建,工具的使用门槛极低,只需会操作鼠标即可。
这种高质量伪造图像的背后,依托的是“生成对抗网络”(GAN)技术。这类网络由两个 AI 代理组成:一个负责伪造图像,另一个则负责检测图像是否真实。两个代理在训练过程中各自积累起更强大的能力,最终创造出人类几乎无法分辨的虚构图像。
GAN 技术的发展简史
2014 年:Deepfake 的诞生元年。Goodfellow 与同事发表了全球首篇介绍 GAN 的科学论文,标志着 GAN AI 的诞生,催生了如今所熟知的 deepfakes。
2015 年:GAN 与 CNN 相结合,提升了生成结果的可信度。卷积网络的结构越复杂,生成的伪造人脸就越可信。
2016 年:研究人员将两个 GAN 结合,实现了并行学习,生成的人脸更加可信,但“一眼假”的情况仍然存在。
2017 年:英伟达推动了质量飞跃,解决了以往 GAN 中的主要问题,并成功生成了第一段 deepfake 视频。同年,Reddit 用户开始将这项技术推向主流。
Deepfake 的应用与争议
随着技术的发展,deepfake 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也引发了诸多争议。例如,deepfake 色情视频存在严重的“一眼假”问题,但由于制作成本极低,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此外,政治名人或好莱坞大牌的“魔改”版本也相继亮相,引发了人们对 AI 能否“复活”已去世演员的讨论。
面对这些问题,立法机构开始介入。美国国会议员、情报委员会以及 AI 和法律领域的专家纷纷呼吁制定相关法规。各大社交平台也相继采取新措施应对 deepfake 的传播。
未来的发展方向
微软推出的 FaceShifter 能够利用模糊的原始图片生成高度可信的 deepfake 图像。而迪士尼则开始为电影制作开发 deepfake 技术,首款百万像素级 deepfake 工具也由此诞生。此外,3D GAN、DALL-E 2 等新技术也在不断涌现,为 deepfake 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反 deepfake 算法也在不断升级。未来,人们将无法再理所当然地相信互联网上传播的图像和视频。Deepfake 专家 Hao Li 认为这种猜测并非杞人忧天,因为图像的实质不过是辅以适当颜色的像素——AI 找到完美的排布方法只是时间问题。
总结而言,从 2014 年 Goodfellow 首次展示自己的工作以来,GAN 技术推动了 AI 伪造图像的快速发展。如今,这项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引发了诸多争议和讨论。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法规的完善,deepfake 将会继续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