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产品的五种交互模式

AI百科2周前发布 快创云
8 0

  本文深入探讨了五种主要的AI交互模式,并分析了它们如何塑造未来的应用开发和用户体验。通过具体实例,我们将了解AI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并预见其对未来软件生态的深远影响。

  回顾计算机交互的演变历程,从批处理到命令行式交互,再到图形界面交互,AI的出现带来了自然语言交互,使得计算机能够基于人类的意图完成输出。早期的批处理系统虽然古朴且笨拙,但已经能够帮助科学家和工程师执行复杂的计算任务。如今,批处理在处理大规模数据集时仍然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随着分时系统的出现,CPU可分配使用,提高了利用率,使得计算机可以根据命令对用户的每一个输入给出反馈。这种基于命令的交互方式让用户能够控制计算机来执行任务,逐步解决问题。然而,这种交互方式需要学习大量的指令,体验并不友好。

  至今,Linux、Mac、Windows系统中的命令行仍然存在,是程序员们与计算机底层交互的常见方式。而GUI的出现则彻底改变了这一规则,计算机不再只是枯燥的命令行,而是充满了窗口、图标和鼠标点击的界面。这种所见即所得的革新,让Word、Excel这样的效率工具出现,完全革命了人们的办公方式。

  当AI驱动的界面开始融入我们的生活,我们又站在了另一个交互革命的前沿。AI如何改变软件,又怎样影响人们的生活?现在只要你有问题,AI就能给你答案。例如,想要一幅太空宇航员的画作?不必亲自动手,AI可以根据你的描述生成几个选项供你选择。

  移动互联网时代有APP,浏览器有插件,微信有小程序,它们都是依托于一个平台生态衍生出全新的软件交互和商业模式。那么所有的产品都值得用AI做一遍吗?如果是的话,该怎么做呢?

  大模型厂商给出了答案:OpenAI作为生成式AI的破局者,提供面向C端的ChatGPT对话助手和面向开发者的模型API调用。通过封装知识库和Prompt可以定制对话机器人,将AI的能力应用在垂直领域。然而,尽管有苗头却看不到前景,因为传统应用的生命力太旺盛,而且它们也在融入AI的能力。

  AI在应用中主要有五种交互方式:辅助回答型、主任务驱动型、自动生成型、隐藏型和工作流自动化。这些交互方式使得AI能够更好地融入应用,提升用户体验和效率。例如,在微软Office或Google Docs中,AI辅助回答框可以即时为用户提供写作建议和纠正错误;在Notion中,AI可以直接在页面中生成内容;在Arc浏览器中,AI可以根据页面内容自动生成标签名称;在Dify等低代码工具中,AI可以自动化数据处理和决策逻辑。

  最后来总结这五种交互方式:移动互联网发展依托于手机这一硬件经历了工具产品、娱乐社交产品、购物生活产品到ToB产品的演变而AI则没有成熟的硬件和技术栈但相同的是都是在早期出现大量的工具产品因为工具产品场景足够明确。未来娱乐类、社交类、购物类产品如何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