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结束后,众多上班族重返工作岗位,而电商行业的从业者们却并未因此停下脚步。今年,京东与小红书作为2024央视春晚的两大合作平台,借助春晚的舞台向全国观众展示了它们的存在。其中,京东作为传统电商巨头,通过春晚红包活动努力激活新的增长潜力;而小红书则在“大家的春晚”直播中同步推出“春晚同款”,进一步拓展其电商版图。
这场“新旧混战”自去年一月份就已初现端倪,当时一场关于“新旧电商”的大讨论在互联网上热烈展开。一些消费者、互联网产品经理和行业分析师认为,阿里系(包括淘宝、天猫、一淘等)和京东等传统电商存在严重的“路径依赖”,过度依赖“年货节”等营销手段。而相比之下,只有拼多多在春节期间正常发货,精准捕捉了用户痛点。然而,也有观点认为,拼多多的成功并非仅靠宣传文案的差异,京东和淘宝也有“春节不打烊”的活动,且无人会选择彻底放弃市场。
这场争论反映了电商行业的激烈竞争态势,同时也凸显了消费者对传统电商创新不足的期待。去年底,当拼多多的市值超过阿里时,马云曾表示:“AI电商时代刚刚开始,对谁都是机会,也是挑战。”尽管AI对许多人来说仍是一个陌生概念,但对于“数字原生”的电商企业来说,它早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早在2013年,淘宝就提出了“千人千面”的算法策略;而拼多多的招股书中也明确提到了其基于分布式智能代理网络(分布式AI)的运营模式。
然而,尽管有AI技术的加持,传统电商在技术上并不弱,但为何仍被后起之秀迎头赶上?这引发了关于电商行业变革的深入思考。当前,头部电商平台和AI科技公司纷纷在“AI电商”领域加大投入。阿里系和京东系致力于巩固其市场地位,而拼多多、字节跳动、快手和小红书等则积极推出自己的AI工具。此外,百度和腾讯等基础模型厂商也带着AI技术进入电商领域,提供针对性的技术解决方案。
这场由大模型引发的AI热潮对电商行业的冲击前所未有,竞争也格外激烈。一方面,电商行业整体增速放缓,进入存量市场竞争阶段;另一方面,电商企业作为数字化最成熟的行业之一,为引入AI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迫切的需求。因此,电商行业正迎来一场轰轰烈烈的AI革命。
AI技术在电商产业链各环节展现出强大的颠覆性潜力。例如,在开店经营方面,大模型和AIGC工具可以帮助商家快速开店、自动生成商品素材图片和详情页文案;在创意营销方面,通过智能生成广告内容和数字人直播等方式提高营销效率;在交互服务方面,AI客服和导购可以提供更高效的问答服务;在物流履约方面,AI技术可以优化供应链管理并提升履约效率。然而,尽管AI电商充满想象力并面临诸多挑战和阻碍仍需努力克服技术成熟度、组织惯性力量等问题以实现全面深入的行业变革。
总之2024年将是AI电商发展的重要一年但能否成功取决于各企业对新技术的信仰和执行力度以及组织管理和产业开放度等多方面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