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政画报 | 秦岭鹭舞

AI百科2个月前更新 快创云
26 0

  编者按:近期,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再次强调,要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以及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在此背景下,央视网《AI时政画报》深入探讨了绿色发展如何为美丽中国增添诗情画意。

  唐朝诗人张籍曾以朱鹭为题材,描绘了其优雅之姿,而今我们视朱鹮为国宝。当代作家陈忠实用“优雅”来形容朱鹮的仙姿丽影,无论是踯躅于稻田还是飞翔于天空,其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无比的优雅。这份自然之美在秦岭的青山绿水间流传千年,奏响了一曲生命与绿色的生态传奇。

  历史的长镜头定格了一幅温馨的画面——2023年5月,在古城西安,习近平主席陪同五国元首共同观看了中国同中亚国家人民文化艺术年暨中国-中亚青年艺术节开幕式演出。演出中,“秦岭四宝”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在大屏幕上逐一展现,与轻盈的舞者共同演绎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律动。

  然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美丽优雅的朱鹮曾一度濒临灭绝。自1978年以来,中国科学院的考察队历经艰辛,最终在秦岭南麓发现了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这一发现开启了我国长达43年的朱鹮保护之路。

  朱鹮对栖息地的生态环境要求极高,而秦岭因其温润的气候和丰茂的植被,成为了朱鹮的“最后家园”。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多次指示下,秦岭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视。如今,秦岭范围内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地116处,总面积达0.92万平方公里,为朱鹮种群提供了重要的生存条件。

  在保护朱鹮的过程中,我国探索出了一套新的野生动物救护路子,创造了世界拯救濒危物种的成功典范。2024年5月2日,一只在秦岭以北野放的朱鹮在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沮河上游的洋槐林中飞翔,标志着朱鹮的全球种群数已突破“万只”大关。

  此外,朱鹮还成为了“友好使者”,通过外交赠借形式落户日本、韩国,向世界传递和平友谊。如今,朱鹮的栖息地已由我国陕西洋县姚家沟逐步向东亚历史分布地恢复,种群数量和栖息地面积实现双增长。

  人与朱鹮相伴相守的守护不仅积累了“绿色存量”和“经济增量”,更让“鹮翔天下”的美好故事越来越精彩。这不仅是对朱鹮的保护成果,更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生动诠释。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