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兹在兹,此心不越”的含义是深切地思念与铭记,内心始终不离所念之人。
这句话源自毛泽东的《四言诗·祭母文》,全文如下:
必秉悃忱,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必补遗缺。
念兹在兹,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春辉朝霭。
报之何时,精禽大海。
译文:
我忠诚地秉承母亲的诚挚与热情,效法她的品德而不违背。对于母亲的遗憾,我誓必弥补。
心中始终思念着您,如同您就在身边,我们的心与您紧紧相连。
母亲的养育之恩,如同春日朝霞般温暖而深远。
何时才能报答母亲的深恩呢?就像精卫鸟执着于填海,我将坚定不移地回报您的恩情。
这篇《祭母文》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深情地回顾了母亲一生的辛劳与美德,展现了一个儿子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与报答之情,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此诗写于1919年10月8日,是为悼念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而作。文七妹生于1867年2月13日,湖南湘乡人,于1919年10月5日因病去世。在母亲去世后的三天里,毛泽东怀着沉痛的心情写下了这篇情感真挚、深沉朴实的祭文。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原名润之(后改为润芝),笔名子任。他是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以及近代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他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面貌。
© 版权声明
本网站上的所有资源均来源于本网站,所有网址和文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行为,请将相关证明发送至以下电子邮件地址:dxse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