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两年里,风险投资圈及技术生态中,关于AI原生应用的发展前景展开了深入讨论。我们观察到技术价值从底层基础设施逐步向平台和应用层转移的趋势,以及对AI Agent演进的强烈关注。然而,如何定义AI原生公司,以及企业软件格局将如何演变,这类问题尚未得到充分探讨。换句话说,什么是真正的“AI原生”应用?以及在未来几年,这类公司会面临哪些竞争影响?
我们尝试直接解决这些问题,融合了来自实地调查及基于新兴市场趋势的前瞻性见解。我们的结论来自广泛的研究、实际的产品测试和演示、与初创企业创始人的直接合作,以及最重要的是,与积极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进行构建的各种规模公司的产品和技术领导者进行的大量深度讨论。
尽管当前对GenAI的浪潮和投资始于2022年11月的一个应用——ChatGPT,但应用层总体上落后于整个技术栈的其他部分。许多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持批判的人指出,缺乏杀手级应用,以证明这项技术被过度炒作。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应用层正在开始迎头赶上。
2024年对生成式AI原生应用的资金投入大幅增加,到10月底达到85亿美元,与过去两年相比,在生成式AI总体投资中占据了更大份额。尽管投资规模能够反映市场的热情,但真正的证据在于其市场欢迎程度——而在这一点上,势头明显不容置疑。
AI-Native并不意味着应用必须从生成式AI能力开始。我们相信许多公司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从云原生演变为AI原生。在我们进入本文的核心之前,还有最后一点。“AI原生”一词将是一个暂时的概念。随着AI成为市场上几乎每一种产品和服务的核心组成部分,“AI”这个标签也将逐渐消失。在早期阶段,我们使用这个词来区分某些公司。时光流转,无论是AI原生还是转型AI的公司,这种界限终将模糊。真正决定胜负的,是企业将AI根植于产品与组织构建之中的深度。
一切工作的基石必须是客户最重要的需求、最关键的角色定位,以及最迫切的痛点。我们的客户就是我们创新的源泉。
从今年年初开始,我们使用了一个五维框架来具体评估那些用AI构建应用的公司。我们认为,鉴于企业软件内部的竞争强度已经在不断增加,再加上在AI辅助开发团队的时代,功能差异化的半衰期正在迅速缩短,企业将需要在这些维度中的几个方面使他们的应用程序有所区分,以建立持久的品类领导地位。
企业软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价值数万亿美元的市场,每年有大量资金花费在能够提高运营效率和规模的解决方案上。然而,尽管有这样的增长,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长期以来一直被忽视。我们相信这种情况即将改变,设计将成为下一代企业软件的关键差异化因素。生成式AI已经在开拓设计空间。
此外,企业还需关注数据管理和利用的能力。随着多模态模型能力的进步,跨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能力将成为充分发挥生成式AI潜力的关键。我们相信那些能够更智能、更快速地以安全方式收集、清洗和整合数据的公司将会胜出。
在评估这些维度时,我们关注应用的能力是否能够:特定领域的活动转化为AI加速的工作流;实现大规模快速合成;融合全球与本地知识;动态优化价格与性能的权衡;创建生成式客户旅程;在多个层面实现超个性化;以及增加定价和打包售卖的灵活性以实现价值最大化。
展望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基于席位数量、基于实际消费以及更有选择性的基于结果的定价的混合模式出现。我们认为这将是一个多样化的定价环境。同时我们也期待看到新的商业模式涌现出来改变现有的市场格局。
总之我们认为这个框架为开发者和投资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视角帮助他们思考AI在应用层面带来的差异化优势然而真正的突破将来自那些能够以创新方式融合这些维度的企业家他们将从根本上重新定义工作方式创造可观的价值并在长期内打造出能够追平或超越当今企业软件领导者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