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迈向AI照片编辑的未来之际,照片的定义正逐渐超越“可视事实”的范畴。2023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计算机及计算摄影课程教授Ren Ng指出,随着技术的进步,照片的真实性与生成方式变得愈发模糊。
如今,基于图像的生成式AI,如Midjourney,仅需简短提示便能生成逼真图像。而智能手机相机早已内置AI技术,甚至能直接影响拍摄过程。例如,谷歌Pixel 8是首款将生成式AI融入手机拍照功能的设备,允许用户手动编辑照片,去除不想要的对象或重新生成宠物等。
然而,这种功能也引发了关于照片真实性的讨论。曾有一则reddit热帖讨论了“手机照片自动造假”的现象。某用户通过模糊处理互联网上的清晰月球照片,并用人造“假月亮”进行拍摄,结果发现拍摄出的照片中出现了原本不存在的细节。尽管计算机专家后续测试发现,该智能手机并未直接添加虚假内容,但其内置AI算法在预览时即识别场景,并在拍摄过程中不断调整以优化图像质量。这一过程虽未引入虚假照片,但AI的参与使得照片的真实性变得复杂且难以界定。
The Verge在报道中指出,照片的“真”与“假”已成为一个连续光谱的两端,而非简单的对立面。现代智能手机拍摄的照片是光学与AI计算数据的结合体,其调整程度及是否算作真实照片,可能因人而异。
此外,一些手机在弱光环境下会自动应用AI处理功能,导致照片出现不自然的伪影。例如,视频博主Marques Brownlee曾批评iPhone在弱光下拍摄的照片会显得不真实。而据Apple社区讨论,这似乎是手机相册自带的自动AI处理功能所致。
用户可以通过关闭AI功能或照片自动优化/HDR功能来避免这些自动处理。尽管强大的AI功能带来便利,也可能引发烦恼,但记录美好瞬间的初衷未变。摄影技术的进步正引领我们迈向一个新未来,其中所见与所得或许不再等同,因为照片可能已深受AI与算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