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Agent叙事与铭文赛道的类比:历史经验、发展逻辑与投资机会
当前AI Agent的叙事推进,与23年以来的铭文赛道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我们可以借鉴铭文赛道的历史经验,来探讨AI Agent的发展演变逻辑和潜在的投资机会。
无论是铭文、AI Agent还是曾经的NFT等赛道,它们的叙事演变都是从“资产发行”的Fomo情绪中催生。这类快速流通向市场的代币,由于太过早期,人们无法预见其未来用途,但正因为这种信息不对称,产生了潜在的“暴富效应”。这种情绪如同滚雪球一般蔓延,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寻找财富密码,从而催生了大量无意义代币的“泡沫化”局面。这种现象其实是难以避免的,它反而成为了一轮轮牛市涌现的发动机。
以铭文赛道为例,最初炒作BRC20时,除了新奇好玩之外,其核心卖点就是“first is first”的稀缺性炒作属性,主打逻辑是争龙一、龙二的叙事开创者先发优势。AI Agent也不例外,一开始炒作AI交互式对话AI Agent,同样出现了Goat、act、fartcoin等具有MEME属性的币种。这些币种的剧本也类似,围绕争龙一龙二的MEME大战持续了很久,至今是否尘埃落定依然未可知。
然而,AI Agent的资产发行叙事比铭文强很多,至少有了些许应用属性。它不仅仅局限于对话互动、生成图文等应用场景,还涉及触链交易等更广泛的应用。但是,这些应用场景能否支撑起动辄数亿的FDV仍然是一个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AI Agent天然就具备应用属性。因此,赛道应用成熟的过程也是不断剥离MEME化的过程。如果要选择MEME的话,就要找源头最能代表AI Agent文化归因的那个。当MEME化纯金融虚无主义“资产发行”叙事推演到某个阶段时,一定会转变为技术赋能落地叙事。届时,会围绕技术标准和框架协议的差异性展开一轮更长周期的争锋。
回顾铭文赛道的发展历程,从ARC20、SRC20、DRC20到Runes协议等公链铭文刻录压力测试大战等,与现在ELIZA、ARC、Virtual、Vvaifu、zerobro、Griffain、Swarms等之间的框架和标准大混战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个过程会不断刷新赛道的热点,资金也会不停轮动。同时,围绕技术的社区Community也会产生激烈的争论和分歧。
在这个技术大混战阶段,由于技术很难自证优劣性,所以各种信息如Github repo分叉数、星标数、发起人从业背景以及神秘庄操盘入局等都会被作为参考判断依据。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信息都可能存在水分和误导性。因此,在筛选新项目时需要进行“技术筛查”以辨别真伪。虽然这种筛查不一定准确但至少可以避免被一些披着技术外衣的MEME币误导。逻辑很简单:技术项目造假的门槛不低要挑战整个开发者群体的审美偏好无法靠一个花里胡哨的website就试图收割。
总的来说,这个阶段市场的表征就是“热点轮动”其中混杂着各种诈骗作妖的项目。但好在能靠卖技术品相搏关注的项目一般不会差。当然也不要为错过某个新项目而Fomo因为FUD一定会有(速通盘的宿命)在巨幅震荡过程中上车的机会一定会在即便错过了也要相信总会有更好的项目出现此阶段用渣男思维玩币一定没错。因为再完美的框架标准设计一开始也只是一个idea和ico时代靠白皮书融资别无二致最好的逻辑就是比拼信息的消化和学习理解力相信市场还在创新迭代相信总会有更好的技术框架出现。只要筛选一个品相好、持续有迭代进步、MCAP又有性价比的项目站队接着慢慢等待时间的馈赠就好了。
围绕AI Agent技术标准框架的Build都是AI Agent“链化”的前提条件。一个关键问题:ELIZA、ARC、Swarms等框架标准都是为了快速部署AI Agent构建强大性能的AI Agent继而让AI Agent能更好的服务于人。顺着这个逻辑就会发现web3领域的AI Agent不可能只停留在图文信息交互层面难道仅仅为了娱乐?AI Agent要想锁住Crypto原生特性就势必得拥抱“交易特性”。如何让AI Agent的自动化索引知识处理信息最优化决策能力和链上智能合约的自动化可组合调用特性充分结合才是AI Agent接轨区块链要完成的愿景。此外AI Agent本身存在的Memory记忆存储问题和多模态交互资源优化和可信交互问题等等也都需要依托区块链的公开透明去中心化特性来完成这还不包括Tokenomics的激励特性能带来的好处。因此可以断言:AI Agent一定会“链化”。回想铭文资产发行的叙事走完几波之后市场最终走到了VC开发者相继布局BTC layer2的infra叙事上寻求价值应用落地。AI Agent也会如此在经历长时间的资产发行PVP和框架标准纷争大乱斗之后会有大量的旧infra链拥抱AI Agent也会滋生一些为AI Agent提供链化服务的infra那个时候去中心化AI才会Pump真正成为DeFi Summer级别的大赛道。作为小散肯定很恐慌难不成让散户在泡沫化叙事中当炮灰最后留给VC来行业摘果子?其实不然因为AI Agent这种MEME先行构建社区的Build路径和过往靠VC给项目分阶段注资再向市场交付预期最后TGE的逻辑完全不一样了VC一定会大刀阔斧入局但很可能会改掉玩法或许MEME币先行再后续技术应用落地赋能的方式会成为新式Tokenomics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