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成龙虽被群嘲,但未来AI依然可能取代演员

AI百科3周前发布 快创云
18 0

  电影《传说》凭借成龙的名声上映,然而,其票房成绩仅达到7279万元,豆瓣评分更是低至5.4,延续了成龙近年来作品表现不佳的态势。而影片中的一大亮点——27岁的AI成龙,本被片方作为吸引观众的卖点,却成了影响观影体验的一大败笔。

  据悉,《传说》中的27岁AI成龙是由演员郑业成替身出演,再通过AI技术换脸实现。然而,这个“成龙”既不像年轻时的成龙,又因其表情模拟不自然,引发了“恐怖谷效应”。尽管在手机或电脑屏幕上这些问题可能不明显,但在大银幕上,这些问题被成百上千倍地放大,招致了观众的嘲笑。

  AI换脸技术的种种问题并非《传说》独有。此前,许多因劣迹艺人需要AI换脸的影视剧也遭遇了“僵尸脸”、“画质低”等问题。相比之下,《流浪地球》、《双子杀手》、《爱尔兰人》等国内外影片虽也采用了AI、CG技术为演员减龄,但效果逼真得多。

  那么,这些电影电视剧背后采用的技术方案究竟有何区别?AI换脸何时才能发展到“看起来真实”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话了数字栩生的创始人宋震。作为《长津湖》的AI面部技术顾问,宋震对当下中国AI换脸的市场和技术情况非常熟悉。他认为,从技术角度看,AI换脸或许在三到五年内就能达到接近真人的表演水平,但技术的发展也会受到市场制约,尤其是当前影视行业市场规模较小。

  为了让演员看起来更年轻,电影创作者采用了多种方法。从化妆到数字图像增强技术,再到基于动作捕捉技术的面部三维重建(CG技术),这些方法各有优劣。例如,《双子杀手》就采用了CG技术为威尔·史密斯打造了一个23岁的数字模型,并通过“毛孔级”优化使其保留了大部分面部细节。然而,这种方法成本高昂,达到近10亿元人民币。相比之下,《传说》采用深度伪造、AI学习和3D等技术,成本仅为《双子杀手》的20%到30%左右。尽管如此,《传说》中的AI成龙表演仍不尽如人意,让观众频频出戏。

  至于未来AI是否会取代演员,宋震认为以当前多模态模型的发展速度,这一天或许并不遥远。然而,影视AI换脸仍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即便以好莱坞的技术水平,在数字演员上也需要耗费大量精力才能模拟出接近真人的表演。在国内,影视AI换脸一般有三种方案:纯AI、AI+后期和纯CG。其中纯CG效果最好但最贵;而纯AI虽然成本低但效果有限;因此通常采用AI加后期的综合方案。

  此外,宋震还提到,在AI换脸的很多环节中一旦细节处理不当可能会产生巨大差异。例如他们曾尝试还原一个明星20年前的演出状态但发现难以调整出一个大家公认的年轻模样。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现在的技术难以还原优秀演员的鲜活演技。

  随着影视工作者越来越多地采用AI技术它也成为影片宣传的噱头之一。然而无论是AI换脸、AI编剧还是AI生成视频都尚未达到颠覆影视流程的程度。在AI真正成长起来之前应该尊重影视行业的规则和观众的审美。宋震认为眼下人们有些神话了AI并指出纯AI无法完成电影制作必须与原流程结合才能为电影增色。同时他也提到由于影视市场规模较小且疫情导致市场收缩因此AI换脸技术的商业价值可能并不大且发展受限。

  尽管如此随着市场回暖和科技进步或许有一天AI演员能从噱头蜕变为真正的演员但这一天到来时也将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日子。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