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这句话中,“见”作为古文的被动用法,意味着“被”。因此,“见闭”即指“被关闭”。整句话描述了这样一幕:一只老鼠因被某个空间限制而无法离开。此句出自宋代文豪苏轼的《黠鼠赋》。
故事发生在苏轼某个夜晚的静坐时刻。一只老鼠开始啃咬,他拍床试图阻止,但老鼠暂停后又继续。他命令童子点亮蜡烛查看,发现是一个袋子内部发出的声音。苏轼笑道:“这老鼠被关闭在此,无法逃脱。”当袋子被打开,里面却什么都没有,童子惊讶地说:“刚才还在啃咬,怎么突然死了?那刚才的声音是怎么回事?难道是鬼吗?”将袋子倒过来,老鼠掉落后立刻逃跑,即便是敏捷的人也难以抓住它。
苏轼感叹道:“这只老鼠真是狡猾!它被封闭在袋子中,虽然袋子坚固无法穿透,但它却用声音引诱人,看似已死却实际在寻求逃脱的机会。我听说世间万物中,没有比人类更智慧的。人类能够驯服龙、蛟、龟、麟等神兽,统治万物,但最终却被一只老鼠所愚弄。这难道不令人惊讶吗?”
苏轼坐下小憩,心中思考着这件事。他仿佛听到有人对他说:“你虽然学识渊博,但时常偏离正道,追求知识而忘记了自己的本心。你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干扰,因此一只老鼠的啃咬就能让你改变初衷。人能够轻易破坏千金之璧,但在破碎的锅碗瓢盆面前却会失声惊呼;能够搏击猛虎,但在遇到蜂虿时却会惊慌失措。这就是你心不专一的体现。你是否忘记了自己说出的话呢?”苏轼听后微笑,然后醒来,命令童子记录下这个故事。
这篇赋是苏轼少年时期的作品,它巧妙地将哲理融入幽默的故事中,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领悟到深刻的道理:人在做事时必须保持专注和一致,才能不被突如其来的变故所左右。
© 版权声明
本网站上的所有资源均来源于本网站,所有网址和文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行为,请将相关证明发送至以下电子邮件地址:dxse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