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被国内媒体誉为"AI年",而2018年则成为AI从学术研究飞跃至产业应用、实现普及的关键转折点。据《经济日报》统计,自2012年以来,中国AI领域企业数量已达1354家,总投资额高达1448亿元,其中2017年AI投资总额超过622亿元,较2012年的6亿元实现了惊人增长。
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同样带来了深刻变革。从2012年至2017年,尽管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投资有所波动,但2017年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投资总额接近30亿元,多家教育机构获得上亿投资。
当前,科技教育无不以人工智能教育为卖点,宣传各自的教学理念。尽管都宣称是人工智能教育,但内容和发展方向却大相径庭。国内的人工智能教育大致可分为“间接辅助型”和“直接学习型”两类,其中“间接辅助型”占据主导地位,包括讯飞听见、英语流利说以及松鼠AI等。
以松鼠AI为例,它属于“间接辅助型”人工智能教育的典型代表。通过算法为每个学生构建一对一的用户画像,利用AI系统推送最适合的学习内容,实现个性化匹配。结合学生的用户画像、内容测评以及机器学习和概率模型,为每位学生定制独特的教学方案。
这类公司利用人工智能工具辅助学生学习,旨在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教育。然而,归根结底,这类教育仍服务于应试教育,难以培养面向未来的专业人工智能人才。
相比之下,“直接学习型”则将人工智能本身作为教学内容,全面培养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在这方面,优必学是目前的代表品牌。它将人工智能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涵盖机器人、编程、无人机、智能硬件、物联网等技术知识,旨在培养学生全面的人工智能文化与技术素养。
长期以来,“高校的专业化人工智能学习与中小学的基础教育之间存在巨大鸿沟”。高校课程涉及的大数据、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卷积神经网络等内容深奥复杂,不适合在中小学课堂传授;而中小学若仅教授人工智能基本概念,又无法与高校的高阶课程衔接。优必选副总裁钟永对此表示关注。
商汤科技香港公司总经理尚海龙也指出:“围绕教什么、谁来教、怎么教、如何评价等环节都是难点。”他认为,人工智能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要求上机操作、软硬件协同,好的公立学校会配备专门的科技教室;同时,师资力量也存在较大差异。
针对这一痛点,优必选科技成立了专门从事人工智能教育的品牌——优必学。希望通过人工智能应用层面的知识与技术进行教学,让学生体验和感知AI,从而学会应用AI工具,获得基础的人工智能知识,与专业化的AI学习有效衔接。
“直接学习型”和“间接辅助型”这两种方向带来了不同的选择。一方面,利用AI工具辅助孩子学习是一个新颖的概念,确实能够积极影响传统教育的学习方式和孩子的学习效率。只要AI辅助工具足够强大且拥有庞大的数据库利用大数据实现学科知识的个性化呈现学生的学习将更加细分和高效。然而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认识到辅助工具始终是辅助工具。人工智能所代表的新时代潮流是一系列新兴技术与知识大融合大发展的潮流。如果仅仅依赖工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仍然无法提升他们如何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新技术挑战呢?
人工智能是一个大方向它正在改变许多行业也必将改变教育行业。当前分化出的人工智能教育两大方向既反映了教育界面对应试教育阴影的不同选择也代表了新科技时代不同的价值选择。至于谁的生命力更长久只有交给市场和广大的青少年去判断和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