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有AI的无人机:不下田也能种好地,人工成本节约近半

AI百科4个月前更新 快创云
48 0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其中特别提到要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旨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近期,“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22条”发布后,广东迅速响应,提出“加快培育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年部署。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开展“粤来粤AI”大型研究,通过多个篇章深入剖析现状,评估应用实效,探讨治理风险,助力广东加快建设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并探索人工智能监管模式的创新。此次推出“有AI应用篇”系列报道,旨在探访广东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揭秘那些与我们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AI应用产品的研发故事。

  第六期报道聚焦于广州农业科技企业极飞科技,探索AI如何助力实现“无人化”种植,推动智慧农业的高质量发展,赋能农业低空经济的“起飞”。

  在距离广州市中心约40公里的黄埔区莲塘村,一座“超级农场”正尝试水稻全程“无人化”种植模式。与传统农场不同,300亩的水稻田中,从播种到收获,各种农业无人飞机、无人车以及农机自驾仪等小巧轻便的设备在忙碌地工作,几乎实现了“无人化种地”。

  这样的“无人化”种植不仅是农业无人技术取得新突破的一个缩影,也是广东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去年以来,低空经济“振翅高飞”,农业植保赛道的无人机再次迎来新风口,广州的一家农业科技公司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有AI产品:智能农业无人机

产品特性:通过集成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农田“无人化”管理。

应用场景:播种、撒肥、投饲、喷农药、运苗木等。

使用效果:降低农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助力海内外农户增产,人工成本节约近五成。

  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的加持下,“在办公室种田”甚至“在手机上种田”已经成为现实。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龚槚钦表示:“我们在探索无人化技术在农场内的应用方面已有所成就。在广州黄埔落地‘超级农场’前,我们已在新疆打造了超级棉田。经过验证,无人化技术能够大量节约生产管理环节中的综合成本,提高效率。例如,超级棉田的人工成本可以节约40%至50%;而‘超级农场’通过水稻全程‘无人化’种植模式,总体每亩成本降低12.1%,在播种环节亩成本降低了45.65%。”

实际应用案例

  除了“超级棉田”和“超级农场”这样的“试验田”,极飞科技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已经实实在在地帮助农户们“照料”了农田里的生产大事。例如,江苏银宝高新农场借助极飞科技的产品实现了增产10%、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15%、人力成本节省超20万的生产佳绩,成为了当地高标准农田无人种植示范标杆。

技术突破与升级

  据南都记者了解,要在农田中实现降本增效,需要“三管齐下”:首先是通过农业无人机进行精细化防治;二是使用物联网、遥感无人机等智能农业设备对农田进行全面监测;此外,还可配合使用农机自驾仪,精准执行农事任务。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无人机在农业场景中的应用看似简单,但仍有许多技术壁垒和难点需要突破。例如,除草、杀虫环节需要实现精准、全自主、人药分离等。

无人机飞进全球农田

  极飞科技的无人机还飞进了世界第二大水稻出口国越南,成为越南农民种植水稻的“新宠”。近两年来,越南开始出现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这使得聘请无人机植保服务队作业更具性价比。此外,极飞科技已经在农业无人机领域探索了十年,开启了全自主作业时代。截至2023年,极飞的智慧农业产品累计服务面积达到17.2亿亩次,在运行的农业无人化设备超过13万台。

赋能新农人助力“百千万”工程

  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代替了人工繁重且低效的农活,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回到农田里。智慧农业发展催生了无人机飞手、数字设备管理员等“新农人”岗位。极飞科技在新疆尉犁县的超级棉田就是由两名90后“新农人”管理的。他们借助高科技手段成功运作了原本需要近30人管理的3000亩棉田。这种现象令人欣喜和自豪——通过黑科技吸引年轻人回到家乡成为新一代农民推动家乡振兴。

低空经济蓄势起“飞”

  去年以来无人机迎来低空经济发展的新机遇今年全国两会“低空经济”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方案》提出到2026年广东低空经济规模计划超3000亿元全省通用飞机飞行将达15万小时无人机飞行将达350万小时。广州作为低空经济领域的代表性城市已聚集起一批代表性企业并计划到2027年低空经济总规模达到2100亿元到2035年达6500亿元为“再造一个新广州”发力。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