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丨周光:编程已死,AI取代人工是大势所趋

AI百科3个月前发布 快创云
60 0

  在重新启程创业旅程之际,我们已深刻认识到(端到端方案)的重要性……关键在于,我们坚信AI的力量,坚信人工智能将日益逼近人脑的智能水平。在这个关键的十字路口,我们选择了向AI迈进,而非依赖传统的基于规则(rule-base)的路径。

  作为“原生涉足人工智能领域的第一波探索者”,元戎启行CEO周光深信“AI本质上就是端到端的,正如人脑的自然运作方式也是端到端的”。今年3月,元戎启行荣幸地成为长城汽车的智能驾驶供应商,支持魏牌蓝山实现无地图城区NOA功能的量产上市。随着魏牌蓝山的全新亮相,元戎启行的端到端方案也成功实现了量产应用,成为继华为和Momenta之后,第三家实现高阶智能驾驶量产供应的企业。

  除了魏牌蓝山,最近上市的Smart 5同样搭载了元戎启行的无地图城区NOA系统。截至目前,元戎启行已与四家汽车厂商达成量产合作,预计明年市场上将出现超过十款搭载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车型。长城汽车的C轮融资中,元戎启行获得1亿美元注资,进一步彰显了市场对其技术实力的认可。

  显然,元戎启行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对如周光这样的“天才”而言,选择正确的道路似乎并不费力。周光自青少年时期便展现出在AI领域的非凡天赋,高中时即在全国青少年电脑机器人大赛中荣获佳绩,大学期间更是顺利进入清华基础科学班深造,并在德州仪器Killy实验室主导自动驾驶项目。博士毕业后,他凭借“电力系统线路巡检App”方案在全球创新大赛中夺冠,这些经历使他自诩为“原生做人工智能的第一波人”。

  然而,周光的职业生涯并非一帆风顺。尽管他毕业后即受到百度美国研究所自动驾驶部门的青睐并加入其中,但不久后便决定离职创业。2017年,他与两位前百度同事共同创立了Roadstar.ai,然而2018年初便离开了该公司。之后,他带领团队重新开始,半年后新公司——元戎启行应运而生,寓意“出发”。

  元戎启行成立初期同样聚焦于L4级自动驾驶技术,直至2020年初转向研发前装量产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彼时,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落地尚远,资本市场已等不及。周光决定采取更为激进的策略——专注于AI技术。

  面对“无图”与“有图”的行业争论,周光曾陷入困惑。一次试驾经历让他意识到依赖高精地图的局限性,于是决定研发不依赖高精地图的智能驾驶方案。2020年,元戎启行投入BEV架构的研发;2023年,推出无图高阶智能驾驶方案,紧跟特斯拉基于端到端路线的FSD版本步伐。

  周光相信AI拥有更远大的未来,“甚至可能引领更高级生命的诞生”。他坦言:“AI的终极目标是取代人类,无论是从哪个维度。就如同ChatGPT取代文字逻辑能力一样……AI取代人类是迟早的事。”至于这一时刻何时到来,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周光将特斯拉发布Robotaxi视为“一个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在这个他眼中的“新时代”,元戎启行正奋力追赶。公司已研发出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一个融合视觉、语言和动作的多模态模型,被视为智能机器人的终极解决方案。在智能驾驶领域,VLA是端到端模型的具体应用与改进,使系统具备更强的视觉识别和语言理解能力。周光从专业角度解释了VLA模型的优势:利用有限的数据量达到高效效果。该模型将采用英伟达的Thor芯片,成为首批使用该芯片的技术之一。预计相关产品将于明年发布。

  除前装量产方案外,周光还规划了Robotaxi业务的发展路径。“Robotaxi不仅是商业模式问题,当技术成熟且成本可控时,为何不做呢?使用量产车进行Robotaxi运营能同时实现数据收集与盈利。”目前元戎启行已与出行、吉利几何等企业开展营运和测试合作,并成为首家在深圳开展Robotaxi载人应用示范的企业。对于未来具体的Robotaxi业务规划周光虽未详述但时间将揭晓答案。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