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提画笔 大家怎么看?

AI百科3个月前发布 快创云
56 0

  近年来,AI艺术创作领域的表现愈发引人注目,从2018年佳士得拍卖AI画作《埃德蒙·贝拉米肖像》到2024年AI画作《AI之神》在苏富比拍出高价,AI画家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然而,面对这一新兴现象,一个核心问题浮现:“AI可以替代人类艺术家吗?”

  针对这一问题,有专家指出,尽管AI在某些方面能辅助或模仿艺术创作,但完全替代人类艺术家目前还无法实现。AI在情感表达、理解特定文化背景、与观众互动及伦理问题方面存在短板。那么,当AI参与艺术创作时,艺术创作的门槛会降低吗?普通人能否从中获益?艺术家又会感受到助力还是压力?

  民革中央画院副院长罗翔认为,AI是启迪者而非替代者。AI绘画为艺术家打开了一扇创意之门,快速生成各种风格、主题和形式的画面,突破了人类传统思维的局限。然而,架上绘画作为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人类的情感、思想和文化内涵,这是AI绘画无法完全复制的。尽管AI绘画在启发创作思维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它无法完全替代架上绘画。

  民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何军委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AI对大写意的理解还比较低端,“用笔”不受控制。AI可以储存大量数据并模仿已有艺术家的风格,但它不会自主思考,缺乏思想内涵和情感的作品不能称为原创。艺术家在创作中需要感性和理性的平衡,这是AI无法捕捉的。

  然而,也有艺术家对AI持开放态度。民进中央开明画院副院长舒勇自2023年5月7日开始尝试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作画,截至今年2月17日已完成645幅AI画作。他认为,AI可以快速呈现出细致、完整的创作结果,甚至同时生成多幅作品。这种新的创作方式不仅使他对形象、色彩、结构等的理解发生了变化,也让创作变得更容易。尽管作品有时可能表现得不和谐、不理性甚至碎片化,但这些特质构成了AI创作独特的魅力所在。

  九三学社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刘轶卓则从产业层面分析了AI对艺术创作的影响。他认为,在艺术创作领域,真正的艺术家是无可替代的;但从产业层面来看,AI的效率则是人力所不能及。目前动画、设计行业的部分岗位已经开始用AI取代人工作业。例如,建筑设计、插画制作以及影视动画中的概念设计等工作都可以借助AI高效完成。随着AI算法和模型的优化迭代,这些问题终将会得到解决。

  总的来说,AI技术在艺术创作领域的应用正逐渐深入,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和可能性。然而,真正的艺术创造仍然需要人类的情感、思想和创造力。未来,我们应该充分发挥AI的优势,同时珍视和保护传统艺术形式的价值,让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只有这样,艺术才能在科技的浪潮中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