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近日,缅甸军政府领导人敏昂莱与中国外长王毅在内比都进行了会面,双方就边境局势及多党选举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强调尊重缅甸政治传统及其选择的发展道路,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并反对任何破坏中缅关系及抹黑中国的行为。
在中方致力于支持缅甸恢复和平稳定的背景下,美国却采取了不同策略。中缅高层会晤后,美国立即派遣高级官员与缅甸的“民族团结政府”及克伦民族联盟等民间武装组织举行会议,对反对派表示支持,并宣布将继续扩大对反对派的援助,包括制定具体步骤以全面过渡到文官政府。然而,美国最后才提及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以尽早结束缅甸危机,这一做法引发了对危机持续性的担忧。
中方主张先实现和平稳定,再推动政治和解与民主转型进程。而美国则首先表达对反对派的支持,最后才提及结束危机,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危机持续存在。缅甸的动荡不仅影响内政,也波及周边国家。当前亟需的是尽快恢复稳定,在此基础上再谈其他问题。尽管美国官员提到了制定具体步骤来实现目标,但这些步骤的可行性尚待观察。考虑到拜登已宣布退选,布林肯和沙利文作为拜登的智囊和文胆,在新政府中的影响力也成疑问。
自去年十月以来,缅甸民间武装力量对军政府发起了一系列行动,导致军政府遭受重大损失。军事政变后,军政府的支持率下降且相当孤立。受到民间武装攻击后,军政府不仅失去了对缅北多处要地的控制,这种军事失败也增强了各方反对派的信心。缅甸的动荡局势也影响了中国边境地区的安全,因此中方多次表示愿意劝和促谈。尽管签署了停火协议,但局势很快再次恶化。至今,缅甸国内局势仍未恢复稳定。
当前,缅甸军政府已宣布将于明年举行大选,中方也承诺将提供援助。然而,外界对军政府策划的大选表示质疑。部分参选政党被视为军政府的代理人。美国则试图利用当前混乱局势,通过支持反对派势力来搅动缅甸局势。例如,“民族团结政府”的部分成员就是在21年政变中遭免职的政客。该组织与昂山素季的非暴力立场不同,成立了所谓的“人民国防军”介入战乱之中。
尽管民间武装打击网络诈骗组织对中国是好事,但缅甸的长期动乱对中国并不利。中国希望促进缅甸局势稳定,推动“一带一路”项目实现互利共赢。中缅合作的项目之一是通过陆上通道连接中国和孟加拉湾,这将使中国能够直接通过陆路到达印度洋,缩短贸易和能源运输距离。然而,美国正在实施印太战略,试图利用地区国家围堵中国。对于中国提升战略自主能力的行动,美国当然不愿看到。此外,缅甸的动乱还可能对中国西南边境地区产生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