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上位:不是自己太厉害,而是对手太无能

AI百科6个月前更新 快创云
58 0

  导读:1760年10月6日,在圆明园的绮春园内,一位皇子诞生了。他便是后来的嘉庆帝,名为永琰。在众多皇子中,他的出生并不引人注目,因为当时乾隆皇帝已有十四个皇子。此外,永琰的母亲魏佳氏的身份也仅是一个贵人。那么,永琰是如何脱颖而出,成为皇帝的呢?

“奇特”的“定律”:立太子即死

  乾隆元年(1736年),乾隆迫不及待地封嫡子永琏为皇太子,期待他继承大统。然而,命运弄人,永琏在两年后不幸去世,年仅十岁。此后,乾隆又立皇后的第二个儿子永琮为太子,但不久后永琮也夭折了,年仅两岁。这一系列打击让乾隆备受打击,富察皇后更是因此抑郁而终。此后,乾隆几乎放弃了立嫡子的念头。

乾隆的愤怒与皇长子的悲剧

  当乾隆带着皇后的棺椁回到北京时,他愤怒地指责庶出的皇长子“幸灾乐祸”,甚至到了要杀他的地步。这场风波对皇长子造成了极大的身心伤害,一年后他去世,死前反复说:“儿臣没想过杀父皇……” 得知这一切后,乾隆心如刀割,封皇长子为定亲王,并以亲王之礼安葬。随后,他宣布:谁再提立太子之事,就地正法,满门抄斩。

奇怪的现象与永琰的胜出

  在接连失去两个嫡子和冤枉死皇长子后,乾隆想要立皇三子为太子,但这一想法刚产生,皇三子就去世了,年仅26岁。后来他又想立皇五子,但还未行动,皇五子也去世了,年仅25岁。此时,乾隆的十七个皇子中仅剩六人存活于世。在剩下的六人中,除去年龄太小和过继给兄弟的皇子,乾隆的选择范围仅限于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和皇十五子永琰。

永琰的两位无能对手

  第一个对手是皇八子永璇。尽管他聪明绝顶且精通诗词歌赋,但在储君争夺中却表现得十分懒散,甚至在祈雨时因不满天空无云而扔下祭文离开。这让乾隆对他彻底失望。

  第二个对手是皇十一子永瑆。虽然他是大文豪和书法家,但却因为抠门和吝啬而备受批评。有一次,他因家中死了一匹马而哭泣着阻止埋葬,要吃了马肉以“弥补”损失。这种行为让乾隆深感担忧。

乾隆的选择与“秘密建储”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冬,乾隆终于决定立十五子永琰为太子,并写下“秘密建储”的谕旨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后。同时,他在祭天大典上向上天祈求:“如永琰贤能则祈佑其成功;若其不贤则愿上天劈死他。”这表明了乾隆对宗社大计和国家命运的重视。而永琰之所以被选中主要是因为他忠厚老实、规规矩矩且重视仁孝,完全符合乾隆的选嗣标准。

嘉庆登基与乾隆的“退而不退”

  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颙琰(即永琰)登基称帝。但乾隆并未真正退位而是继续处理军国大事并自称为“朕”。他甚至上演了“传位不传玺”的闹剧以限制嘉庆的权力。在父皇的权威下以仁孝著称的嘉庆只能做有名无实的“二皇帝”。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