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渔业领域,未来谁来养鱼成为了重要议题。目前,渔业面临养殖人员老龄化严重、后继人才短缺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渔业机械化被视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机械化的高端发展方向则是数字化和智能化,这将有效减少劳动力,推动渔业向高质量转型。这是兴化市副市长朱虹在接受采访时所强调的。
10月30日至11月1日,全国水产养殖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现场推进会在兴化成功举办。这场每三年举行一次的国家级渔业机械化盛会,汇聚了全国顶尖的渔业专家和最新的水产养殖机械,具有风向标意义,吸引了广泛关注。
兴化作为全国水产养殖的重要地区,其大闸蟹养殖面积达到62.8万亩,是全国最大的大闸蟹公共品牌区域,与阳澄湖大闸蟹的产量和面积相比也遥遥领先。整个养殖面积接近80万亩,体量优势明显。兴化模式包括虾蟹共养和小龙虾的抱卵养殖等,正努力创建部水产养殖机械化示范县。此外,每天发布的“兴化螃蟹价格指数”也是全国螃蟹产地行情价格的标杆。
被称为里下河地区“锅底洼”的兴化,其优势在于农业和水产业。水域面积占全市的四分之一,湖泊湖道数占里下河地区的一半,淡水产品产量稳居江苏第一。水产品总产量连续33年位居全省内陆渔业县级之首,拥有包括兴化大青虾、大闸蟹在内的九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被誉为“中国河蟹养殖第一市”。从试水到力推数字渔业生产模式创新,“鱼米之乡”兴化已成为江苏水产养殖的“金”名片。
水产养殖机械化是渔业现代化的关键部分。江苏作为全国唯一同时拥有江河湖海的省份,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沈毅介绍,全国水产养殖机械化水平约为30%,而江苏省在2022年底已达到64.2%,位居全国第二。全省水产养殖的主导品种和主要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并向清淤、捕捞、分级、加工、运输等全过程、全产业延伸。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卫星导航、遥感技术、智能控制等信息技术在渔场和渔业装备中的加速应用,建设了一批集智能农机装备、物联网设施、信息化技术于一体的“数字渔场”、“智慧鱼塘”等智能渔机应用场景,水产养殖正逐步向智能化和数字化方向转变。
兴化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积极推广水产养殖的新模式、新装备和新技术。兴化市委副书记、市长殷俊表示,兴化是全国水产养殖大市,拥有8.2万台套养殖机械,投饲、水质调控、起捕和清淤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远高于全国33.5%的平均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兴化市致力于做强水产养殖全产业链,引进河蟹分级捆扎包装机械,建立大闸蟹质量分级体系,确保足斤足两足够肥。同时,兴化市还大力发展水产品预制菜产业,全市拥有95家河蟹、小龙虾、淡水鱼预制菜生产企业,年加工量达5万吨,90%的水产品通过电商销往全国各地。
在现场展示区和演示区,来自全国各地的78家机械制造企业为此次活动带来了近200台套的设施装备。这些装备包括旋耕机、全姿态水下机器人、捆蟹机等,涉及吸污清塘、绿色增氧、活鱼运输、智能化信息化智慧管控等各个环节。这些农机具操作简便,技术先进,已在各地水产大县推广使用。
江苏省农机具开发应用中心高级工程师沈启扬表示:“水产养殖机械化是渔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水产养殖机械化装备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具有很多现实意义。”通过推动现代化养殖模式、品种工艺以及设施装备协同发展可以化解传统水产养殖中靠人工、靠经验、靠天气等不可控风险实现稳定可控的设施设备养殖。目前兴化已建成包括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在内的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了从水产品生产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再到水到产品流通的可追溯性。同时政府也在出台规范标准和指引进行前瞻性的引导和鼓励技术创新并不断地推广和应用新的技术与模式以补短板强弱项提高水产养殖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应用水平并希望通过此次现场会转变养殖户的思维方式从而改变传统的养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