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学子在全国“余震捕捉AI大赛”中获得佳绩

AI百科6个月前更新 快创云
53 0

  近日,由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与阿里云携手举办的“余震捕捉AI大赛”决赛在杭州圆满结束。在这场激烈的竞赛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陈恩红教授指导的大数据分析及应用实验室EarthBrain团队,从全球1143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与另外四支顶尖地震专业团队展开激烈角逐,最终荣获大赛亚军。

  此次大赛标志着我国地震领域首次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地震业务相结合,旨在通过海量监测数据挑战中强地震后早期余震序列捕捉的科学难题,为地震应急救援和抗震救灾提供科技支撑。

  地震余震捕捉是地震学领域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实际问题。在灾区的应急救援工作中,余震的预测和监测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地震台站实时连续信号的叠加以及地震波传播速度的限制,对余震序列进行动态监测极具挑战性。

  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大赛吸引了来自斯坦福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香港大学等全球顶尖学府及地震行业企业与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共有1143支队伍参赛。比赛围绕地震信号处理中的实际问题展开,体现了赛事与应用紧密结合的特点,对其他相关学科的相似问题也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EarthBrain团队的五名参赛队员中,有四名研究生张琦、申大忠、周培伦、殷子凯均来自计算机学院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实验室。此外,团队还邀请了0511校友、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震灾防御技术》编辑赵雯佳加盟。实验室负责人陈恩红教授与“大师讲席”熊辉教授担任团队顾问,实验室毕业生祝恒书博士(现为百度资深科学家)与徐童博士(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后研究员)担任指导教师。

  在初赛和复赛阶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子凭借扎实的算法基础和强大的大数据建模实践能力,以初赛第一、复赛第四的优异成绩成功晋级总决赛。决赛现场,面对其他强队,参赛队员沉着冷静,采取大数据、机器学习技术与领域知识、传统技术手段相结合的策略,综合运用主动学习、集成学习等多种技术手段,有效实现了余震波形的快速捕捉,并且算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新颖的技术方案赢得了评委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经过总决赛阶段的分现场评测和答辩两个环节的激烈比拼,EarthBrain团队最终荣获大赛亚军,并获得1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浙江省地震局的参赛队伍荣获冠军,福建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江苏省地震局的参赛队伍分别获得三至五名。

  此次EarthBrain团队取得大赛亚军的成绩与学校在大数据领域的深厚积累和扎实工作密不可分。近年来,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实验室在学术研究、产业合作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并先后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与百度、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并在多个重要学术期刊和顶级学术会议上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学术论文并多次获得最佳论文等奖项。此外实验室培养的毕业生中有多人次获得中国计算机学会等学术机构的优秀博士论文奖和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此次大赛的指导教师祝恒书博士和徐童博士也分别获得过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等学术机构的奖项和荣誉。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