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的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发表了“从AI+到+AI,以技术重构中国经济”的见解。
李开复指出,过去几年,AI领域发生了巨大的转型,从单纯的技术驱动转变为商业驱动,产业化和商业化速度日益加快。这一转变的背后有四个关键因素:
- 软件工具的进步;
- 硬件加速的易用性提升;
- 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应用;
- AI人才的大量涌现。
这四个因素共同推动了AI创业从AI+时代迈向+AI时代。
从2012年至今,互联网无疑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互联网与AI的融合也是大势所趋。那么,AI+和+AI的融合过程会如何展开呢?
回顾AI+时代,早期的AI公司多以技术为核心,由天才科学家引领创业。这类公司数量稀少,因为懂得AI的人才本就不多,因此这些AI领域的天才得到了资本的青睐,并致力于成为第一家AI公司。
大约四五年前,我们看到AI+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随着懂得AI的人才增多,工具也愈发普及,更多的传统公司开始思考如何融入AI,于是我们正式步入了+AI时代。
那么,AI+和+AI究竟有何不同?
AI+是以AI为核心,由AI工程师和科学家寻找商业机会;而+AI则是针对传统应用创造价值,必须与传统公司合作,甚至是由传统公司主导的AI应用。传统公司会寻找AI公司来协助他们。
再过五年左右,我们预测AI将进入下一阶段,实现无处不在的普及化应用。届时,传统公司也将能够雇佣工程师,以更简单、更接地气的方式将AI引入自身。因此,这一阶段的转变将使得AI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以几个例子来看,早期的AI+公司主要集中在语音、视觉、芯片等领域;而+AI公司则如文远知行与广州出租车公司的合作,展现了AI公司在辅助传统公司达成商业目标方面的作用。
普华永道的预测显示,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为世界带来一万亿人民币的价值,这些价值主要将在传统企业中得以体现。
那么,为什么AI在传统企业的下一阶段中变得如此重要呢?原因有三:
- 传统行业体量庞大,即使AI只提升3%至5%的效率,其产生的价值也是巨大的;
- 传统公司的门槛很高,但AI的门槛在降低。随着技术的普及和工具的便利化,越来越多的传统公司能够轻松地融入AI;
- 传统行业拥有产业链中的关键角色,因此上下游的对接将形成必要的功能。
然而,尽管人工智能强大且前景广阔,但其普及性仍有限。目前尚未出现可以直接拿来使用的平台化产品。每个传统企业都有其独特的定制化需求,如数据收集、清理以及增加传感器等。此外,互联网与AI也有显著的差异:互联网通过接触每个用户形成巨大平台;而AI则是一项伟大的技术,它主要赋能已有的平台。因此,尽管有观点认为会出现一个统一的AI平台,但根据李开复的看法,“这并不是那么乐观”。尽管如此,无论是作为独立的平台还是赋能工具,人工智能都将在未来发挥巨大的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传统企业需要考虑+AI呢?其实在每个企业中都有应用AI的潜力。但考虑到传统行业的固化习惯和实际情况并非每个公司都适合立即加入AI。为此提供以下建议:对于成长型公司而言在扩张或降低成本的过程中有+AI的商业需求;如果公司本身数字化基础良好拥有足够且结构化的数据且与商业指标相关那么就能够将AI数据整合起来创造真实的商业价值;对于那些难以自我变革的传统公司而言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CEO和积极的企业文化将是推动公司拥抱AI的关键。这样的公司在今天实施AI可以通过四个方法实现价值:用AI节省成本、替代环节、改造重要流程以及重构整个行业。其中前两种方法的应用案例更多一些这是比较典型的传统企业+AI模式。此外还列举了四个具体的+AI案例包括单一环节节省成本(如用AI视觉进行质检)、单一环节优化赋能(如用AI优化贷款决策)、复杂的智慧运营(如用AI预测商品销售)以及重构行业(如用AI制药)。最后讨论了+AI面临的问题和趋势包括人力成本上升、疫情下的趋势变化以及新基建的重要性等。李开复表示:“我深深相信在新基建之下+AI能够实现数据化、IT化、云端化一步到位并将在中国经济提升中扮演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