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乌克兰国防部副部长Kateryna Chernohorenko透露,该国正在运用数十种本土研发的人工智能增强系统,使无人机能够在无需人工操控的情况下精准抵达战场目标。这一信息为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技术竞争增添了新的细节。那么,这种技术的运用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历史脉络和战略意图呢?
自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双方均积极寻求技术上的突破,特别是在无人机领域。乌克兰的这一行动不仅体现了现代战争对高科技手段的强烈依赖,也反映了冷战结束后国际安全环境的演变趋势。冷战期间,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军事对抗推动了包括早期无人驾驶飞行器在内的一系列先进武器系统的研发。然而,当时的技术水平尚未达到今日所见的高度。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算法的进步,无人作战平台开始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潜力。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中,美国首次大规模部署侦察型无人机执行任务;随后不久,攻击性无人机也开始被广泛采用。这些经验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促使它们加快自身相关能力的建设步伐。对于身处地缘政治敏感地带的小国而言,发展成本相对较低且能有效弥补传统军力差距的非对称力量成为了优先选项之一。
在当前局势下,面对拥有强大常规武装力量的对手,乌克兰选择将重点放在提升其非对称作战能力上显得尤为明智。通过引入AI技术来优化无人机操作流程,不仅可以提高打击精度、降低人员伤亡风险,还能够更有效地应对敌方日益增强的电子干扰措施。正如Chernohorenko女士所言,士兵们迫切需要找到克服战场上普遍存在的“电子战”挑战的方法。当传统遥控方式因信号被屏蔽而失效时,具备自主导航功能的智能设备便凸显了巨大价值。
© 版权声明
本网站上的所有资源均来源于本网站,所有网址和文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行为,请将相关证明发送至以下电子邮件地址:dxse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