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德国最具潜力的9所大学,也许你连名字都没听过

AI百科3个月前发布 快创云
41 0

  我们或许常常见到各类大学排名,今年慕尼黑大学或许又摘得多项桂冠,而亚琛工业大学与慕尼黑工业大学在理工领域的竞争亦愈发激烈。然而,在浩瀚的学术殿堂中,还有那么一些学府,它们或许并未在“排名”中独占鳌头,名声也不甚响亮,甚至其校名都鲜为人知。但正是这些大学,凭借其卓越的毕业生输出与持续上升的势头,被评选为德国最具潜力的9所高等学府。

  那么,这9所潜力无限的大学究竟是谁呢?让我们一同探索。

康斯坦茨大学:1966年成立的康斯坦茨大学,是德国相对年轻的学府之一。它连续三轮荣获德国“精英大学”称号,同时也是全球大学高研院联盟的尊贵成员。曾获《明镜周刊》誉为“博登湖畔的迷你哈佛”。尽管年轻,康斯坦茨大学却无疑是德国大学界的一匹潜力黑马。其在校生数量为11,387人,国际学生占比达13%,性别比例则为45:55。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近年来,KIT势头强劲,不断扩招并增强自身实力。今年再次被选为“精英大学”,将获得更多资助。作为TU9成员之一,KIT的实力已获广泛认可,甚至被企业评为拥有最佳商业联系的大学,以99.5的高分位列世界前五。但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男生可能较难找到伴侣,因为KIT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衡,达到72:28。该校拥有27,255名学生,其中22%为国际学生。

乌尔姆大学:作为巴登-符腾堡州最年轻的大学(也是唯一收取学费的州),1967年成立的乌尔姆大学与康斯坦茨大学同龄。在202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综合排名中,它跃升至全德第12名。乌尔姆大学之所以能在短短几十年内超越众多名校,关键在于其拥有极为优良的师资比例——7:27,即1位教授指导4位学生,相比之下,多特蒙德工业大学的师生比高达1:88。目前在校生为10,629人,国际学生占13%,性别比为52:48。

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由杜伊斯堡大学和埃森大学于2003年合并而成的这所大学,是德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学府之一,校区分别位于杜伊斯堡和埃森。虽然作为完整大学而言它相当年轻(仅16岁),但由于两所古老大学的合并,其学生总数超过4万人,并与企业及第三方基金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无疑是最具潜力之一的大学。

比勒菲尔德大学:可能较少有人听闻此名,但比勒菲尔德大学位于北威州,与康斯坦茨大学一样是全球大学高研院联盟的一员。1969年成立的它属于德国新体制大学,在最新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中甚至超越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在校生达24,875人,国际学生占8%,性别比为43:57。

拜罗伊特大学:1972年成立的拜罗伊特大学虽然院系规模较小(仅8个院系),但其毕业生质量卓越,教学模式备受赞誉。尽管入学要求逐渐提高,但拜罗伊特大学的进步速度令人瞩目。目前在校生9,255人,其中10%为国际学生,性别比例为54:46。

多特蒙德工业大学:原名多特蒙德大学,1968年创立,2007年更名为多特蒙德工业大学后跻身德国重要工业大学之列。作为北威州第二大工业大学(仅次于亚琛工业大学),它得到国家大力支持,并与西门子集团合作设计了世界上首条单轨悬挂式列车,于1984年投入运营至今。在校生34,267人,其中10%为国际学生,性别比为55:45。

不莱梅大学:同样年轻的不莱梅大学成立于1971年,前身是建于1584年的不莱梅拉丁学校,在拿破仑时期曾被称为“法兰西不莱梅大学”。它既是历史悠久的学府也是年轻的大学结合体,拥有德国最多的学科和研究机构之一。在校生18,915人中有12%为国际学生,性别比例为49:51。

凯泽斯劳滕工业大学:这所大学的故事尤为引人入胜。在德国众多高校中仅有十几所能被命名为TU除了TU9的9所外凯泽斯劳滕工业大学是其中之一。令人惊讶的是这所理工科大学的前身竟是享有“千年学府”和“德国最美大学”美誉的特里尔大学。1970年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将特里尔大学的自然科学学科迁至凯泽斯劳滕市创建了“特里尔-凯泽斯劳滕大学”当时它被称为德国“最成功的新大学之一”。2003年经政府批准正式更名为“凯泽斯劳滕工业大学”。目前在校生14,869人中国际学生占18%性别比为61:39。

  不知各位对这九所大学有何看法?希望阅读此文后您能对这些德国学府有更深的认识从“未曾耳闻”到“原来如此优秀”。另外除了TU9及文中提及的多特蒙德工业大学和凯泽斯劳滕工业大学外德国的十几所TU还有哪些值得探索的呢?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