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OpenAI 不再独领风骚,AI 技术的普及之路悄然开启
2024 年初,山姆·阿尔特曼与伊利亚·苏茨克维重修旧好,共同发布了视频生成模型 Sora,重现了 ChatGPT 上线时的震撼。在中国,阿里巴巴也在年初连续投资了多家大模型公司,为 AI 创业公司注入新的活力。然而,到了年底,大部分乐观期望已经落空。OpenAI 的 Sora 延期发布,实际效果不如年初演示,关键人物相继出走,GPT-5 至今仍未面世。美国的行业第一不再能甩开对手,中国大模型行业也在经历调整。
技术突破放缓,AI 行业逐渐变成大公司的市场。Google、字节跳动等大公司通过价格战、应用矩阵和多团队赛马等策略展现出极强的战斗力。与此同时,基于现有技术的应用探索陆续出现,大公司把 AI 写代码看作必备的工作流程,手机厂商把 AI 装进系统,大厂加速把 AI 融入数十亿人用的产品中。然而,普通人使用 AI 提高工作效率的进度明显落后于诈骗、色情等灰黑产业。
这一年里,AI 技术经历了剧烈的变化。从图灵和冯诺伊曼造的巨型机器到移动互联网改造一切,计算机用了 80 年渗透进人类社会的几乎所有环节。现在的 AI 技术路径是否可通向智慧还很可疑,但它已明确展示了将人开发软件和使用软件过程中的重复工作自动化的潜力。
当人们对技术进展感到失望时,改变才刚开始。当有一天人们不再讨论 AI 时,真正的 “放缓” 才发生。现在只是故事的开端。在 2024 年,从视频生成模型 Sora 的发布到阿里的大额投资,从模型价格战到技术扩散加速,AI 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虽然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AI 的每一次进步都将被 80 年里积累的计算机、软件和互联网基础设施放大。
© 版权声明
本网站上的所有资源均来源于本网站,所有网址和文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行为,请将相关证明发送至以下电子邮件地址:dxse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