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I技术的迅猛发展,今年美国大选的复杂性与AI的介入密不可分,被部分学者视为首次“大规模使用人工智能影响选民”的选举。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多起事件加剧了美国国内对AGI(生成式人工智能)介入选举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担忧。如果说斯洛伐克大选中的AGI深度伪造录音事件是AI介入大选的初期案例,那么正在进行的美国大选则堪称AGI介入选举的“大乱斗”。
8月初,特朗普指控“在底特律集会现场,哈里斯下飞机时有数千人等候的照片是AI伪造的”,尽管哈里斯团队和多家媒体都予以否认,并证实了集会的真实性,但这一事件凸显了美国民众对AI技术介入选举的警惕。
此外,马斯克在自家平台X上分享了一段关于哈里斯的深度伪造视频,视频内容极具争议,却未标注为伪造,引发广泛讨论。哈里斯团队对此表示强烈抗议,指出这是AI被用于取笑和误导政治的典型案例。
早在年初,拜登还未退选时,“AI拜登”就扰乱了新罕布什尔州初选,通过电话合成声线要求选民保留选票至最终选举。这一事件进一步展示了AGI在选举中的潜在影响。
除了个人层面的应用,特朗普竞选团队和共和党也加大了在AI领域的投入,利用AGI进行选民数据分析、选举策略制定等。同时,一些科技领袖如埃隆·马斯克也开始支持特朗普,为AGI在选举中的应用提供了资金和平台支持。
AGI生成的深度虚假内容,包括文字、音频、图片和视频,已深度嵌入选举宣传中,挑战选民认知,造成强化和动摇两种效果。在选民登记、选举流程跟踪和宣传投放等方面,AGI的应用既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问题。例如,“AI拜登电话”事件就暴露了AGI在扰乱选民投票方面的潜力。
面对AGI在选举中的广泛应用,美国政府和私营部门都在努力应对。然而,立法和技术层面的挑战仍存,如数字水印的可靠性问题、私营部门的审查服务以及公众教育的必要性等。
综上所述,AGI深度嵌合的选举时代已经到来,如何甄别信息真假、防范对手以及建立监管机制和评估公共政策的有效性成为两党共同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