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换脸“造黄谣”:被侮辱的女性和隐秘的施害者

AI百科3个月前发布 快创云
35 0

  那些照片出现后,林致的生活彻底被搅乱了。

  一周前,几名陌生人发来照片,声称想与她交友,内容却让她震惊——照片中,一些淫秽不堪的女性竟然长着与自己极其相似的脸。

  羞耻与愤怒涌上心头,林致开始揭开真相。在过程中,她逐渐感受到焦虑和恐惧。AI技术的存在,让她身边的施害者更加难以捉摸,带来极大的“不安全感”。

  近年来,AI技术从专业领域逐渐普及到大众生活,更低的使用门槛和创作成本为不法分子提供了便利。从AI换脸诈骗到换明星脸直播卖货,从换脸和明星“接吻”到地铁照片被“脱衣”,这些案例层出不穷。AI盗脸“造黄谣”和“一键脱衣”更是突破了法律和伦理的界限,侵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唾手可得的制图工具和难以追溯的传播渠道让AI“黄谣”制造者更加猖獗。他们肆无忌惮地散布谣言,而受害者却陷入自证清白的困境,对社交网络的信任逐渐瓦解。

  在AI换脸衍生的其他领域,也不乏投机者的身影。他们有的在社交平台兜售淫秽视频,有的提供有偿定制换脸、脱衣图像的服务,还有的以脱衣为噱头销售“操作教学”。

  林致在遭遇这些骚扰后,试图找到造谣者,但发现这些发布者不断销号、建新号,难以追踪。她只能不停地搜索、查看,每一次查看都是精神污染。

  丈夫和挚友不断鼓励林致:“你没有错,错的是造谣者。”但林致仍会陷入自我怀疑。上司和同事的玩笑让她更加不安,她担心影响扩大,选择弃用微信号,并把隐私设置为“仅自己可见”。

  5月23日,林致去公安局报案,但仍有不少受害者因种种原因选择沉默。一些受害者被AI盗脸造黄谣后,遭受骚扰和威胁,却不敢报警。一位受害者告诉新京报记者,她意识到“在任何地方都要保护好自己的隐私”,但维权艰难。

  传播渠道的特性和“阅后即焚”的功能让警方难以获取证据,相关部门更难追溯到造谣者。在Telegram等海外软件上,大量淫秽聊天群充斥着制作、公开女性淫秽图像和隐私信息的内容。

  在流量加持下,一批不法分子趁机涌入,靠私人定制、搬运和卖课等方式获利。其中不乏擦边出售淫秽内容的投机者,他们在主流社交平台定期更新AI作品,并暗示网友可有偿制作淫秽图像。

  一名“供应商”表示可以按需求定制AI美女图像,甚至对真照片进行AI脱衣。还有发布者拿淫秽视频当噱头,发布AI换脸、脱衣软件的购买链接。这些软件操作简单,只需提供一张照片或视频作为素材,一小时后便可获得处理好的影像。

  AI换脸的门槛变低也易引发违法问题。江苏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蓝天彬表示,未经当事人同意利用AI技术制作、传播淫秽图片或视频已涉嫌侵犯当事人肖像权、名誉权和隐私权。行为主体还可能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和传播淫秽物品罪。

  河北厚诺律师事务所律师雷家茂建议受害者立即截屏存证并报警。他强调该类案件维权难点在于取证及锁定违法犯罪因网络信息易传播、发布者匿名化等原因难以锁定发布源头。因此受害者应尽快采取行动保护自己的权益并寻求法律帮助以维护正义和尊严免受侵害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