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文言文原文阅读答案翻译注释

AI百科3周前发布 快创云
17 0

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

  咸丰庚申年,英法联军自海入侵,京洛地区陷入混乱。距离圆明园十里,有个名为谢庄的村落,四周居住的皆为猎户。村中有个山东人名叫冯三保,精通武术。冯三保的女儿婉贞,年仅十九,容貌秀美,自幼喜好武术,学习武艺无不精通。这一年,谢庄组织团练以自卫,因冯三保勇猛且多才多艺,被推选为首领。他们在险要之地筑起石寨和土堡,树起旗帜,上书“谢庄团练冯”。

  一日正午,有侦察兵报告称敌军骑兵将至。不久,见一白种人头目率领约百名印度兵前来,乃英国军官也。三保告诫团众装好火药,勿妄发。他言:“此乃强敌,估量不中而轻发,徒糜弹药,无益吾事,慎之!”

  时敌军已近寨,枪声隆隆,寨中人蜷伏不动。敌行渐近,三保见敌势可乘,急挥旗号令:“开火!”众枪齐发,敌人纷纷落马。待敌枪再击时,寨中人又迅速伏地借寨墙掩护。攻守一时后,敌退,三保自喜。婉贞却忧虑地说:“小敌去,大敌来矣。设以炮至,吾村不齑粉乎?”三保惊问对策,婉贞提出:“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吾村十里皆平原,与之竞火器岂能胜?莫如以吾所长攻敌所短,操刀挟盾,猱进鸷击,或能免乎?”三保未采纳其言。

  婉贞叹曰:“吾村亡无日矣。吾必尽吾力以拯吾村。”乃召集谢庄少年精技击者动员之:“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诸君有意则瞻予马首可也。”众皆感奋。

  婉贞率少年整装出发,皆玄衣白刃,剽疾如猿猴。离村四里有森林可伏击。未几,敌兵果舁炮至,约五六百人。婉贞拔刀奋起率众袭之。敌出不意大惊扰,以枪上刺刀相搏击终不及谢庄人敏捷勇猛。婉贞挥刀奋斫所向披靡敌遂纷退。婉贞大呼:“敌人远吾欲以火器困吾也急逐弗失!”众人竭力截击使敌枪终不能发。至日暮所击杀者百余人敌弃炮仓皇遁谢庄遂安。

词句注释

  [1]咸丰庚申:即咸丰十年(1860年)。咸丰: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的年号。

  [2]英法联军自海入侵:英法联军从海上侵入我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攻占北京劫掠圆明园。

  [3]京洛骚然:京城骚乱起来借指当时清朝的京城北京。

  [4]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被誉为“万园之园”后被英法侵略军抢掠焚烧一空。

  [5]环村:全村。

  [6]中有鲁人冯三保者:村中有个山东人叫冯三保的。鲁人:山东人。

  [7]精技击:精通武术。技击:与敌人搏斗的技术即武术。

  [8]姿容妙曼:姿态优美容貌漂亮。妙曼:妙丽柔美。

  [9]习无不精:学习各种武艺没有不精通的。

  [10]是年:这一年指示代词这。

  [11]团:群众组织的自卫团体即团练。

  [12]以三保勇而多艺:因为三保勇敢而且精通多种武艺。

  [13]推为长[zhang掌]:推选做首领。

  [14]筑石砦[zhai寨]土堡于要隘:在险要的地方用石、土筑成防御工事和碉堡。石砦用石头筑成的防御工事土堡用土修筑的碉堡要隘[ai碍]:险要的地方。

  [15]树帜曰“谢庄团练冯”:树起旗帜写着“谢庄团练冯”。冯:即冯三保。

  [16]谍报敌骑至:侦察敌情的人报告说敌人的骑兵到了。报:报告骑:骑兵。

  [17]旋见一白酋督印度卒约百人:不久看见一个白种人头目督率大约一百名印度兵旋:一会儿白:白种人酋[qiu求]:首领督:监督、率领。

  [18]英将也:是英国军官。

  [19]驰而前:骑马奔驰而来前:向前。

  [20]“三保戒团众装药实弹”二句:三保告诫民团成员们要装好火药上好子弹戒:告命令毋妄发:不要乱放毋:勿不要。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