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二次元北大校友做出AI漫画创作工具,融资千万

AI百科3个月前发布 快创云
60 0

  AI驱动的角色幻想创作平台:构建有生命的角色

  自AI绘画兴起以来,尽管技术不断进步,但仍有不少创作者渴望为画作中的角色赋予更丰富的背景与个性。正是基于这一需求,“AI驱动的角色幻想创作平台”应运而生,旨在让角色仿佛真实存在,而非仅仅是精美的图片。

  “看见概念”团队在2022年12月成立,近期完成了总额超千万元的天使轮和Pre-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源码资本和奇绩创坛等。他们的产品“捏Ta”于今年4月上线,提供微信小程序和APP两种体验渠道。此外,他们还推出了自研的开源二次元大模型——捏Ta艺术大模型(Neta Art XL),进一步丰富了创作可能性。

  作为对同人创作生态有深入了解的专家,胡修涵指出,无论是基于已有IP的二次创作还是原创故事与角色,都是创作者内心欲望的体现。然而,由于创作能力的差异,大多数人尤其是图像创作方面的能力有限。这时,就需要一种工具来弥补这种不足。

  “捏Ta”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选项,包括近500个成熟IP形象和近百种图像风格。用户可以通过改变服饰、表情、动作以及更换场景等方式进行二次创作。此外,平台还提供了“图片捏”功能,允许用户上传手机相册中的图片或之前生成的图片进行编辑。

  除了基础的创作功能,“捏Ta”还推出了“奇旅”玩法,类似于橙光游戏。用户可以将已有IP角色或原创角色带入校园、异世界、娱乐圈等故事模版中,面临不同场景并做出选择。这一功能对于想要完善原创角色设定的创作者来说尤为有用。

  目前,“捏Ta”社区的产出中六到七成为有字幕和多幅图像的类漫画作品。胡修涵透露,平台现有近50万用户,其中女性占七成且较为年轻。他们倾向于通过图像化表达内心想法,建立正反馈。

  尽管“捏Ta”平台目前没有明显的付费点,但胡修涵表示,未来可能会探索类似游戏的“月卡买体力”玩法。此外,他们还提供将原创角色定制成周边道具的渠道,并考虑将用户创作的角色作为具有内容价值的产品进行出租或售卖。

  胡修涵及其团队拥有丰富的技术背景和行业经验。他曾在Meta负责视频战略组的技术方案,并在阿里巴巴和特赞担任技术VP。2022年12月,他们决定创业并专注于二次元社区。经过一年的技术研发,“捏Ta”于今年4月正式上线。目前团队共有15人,其中大部分是产品研发人员。

  胡修涵强调,“捏Ta”是一个面向泛C端的创作平台,旨在吸引那些喜欢二次元和创作的用户。他们希望通过降低创作门槛,让更多人参与内容创作并形成社区交流。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和人们思想的改变,AI绘画可能会成为未来内容创作的重要趋势之一。同时他也认为需要建立新的版权价值体系以适应AI时代的发展。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