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能创作真正的诗歌吗?

AI百科4个月前更新 快创云
73 0

  “AI笔下无法触及的领域,方为诗之真谛。其能驾驭者,非诗也。”这一观点在近期山东财经大学第二届诗学研讨会上被多位知名诗人如吉狄马加、唐晓渡、欧阳江河等反复提及,他们探讨了AI时代下诗歌创作的种种议题。

  随着AI技术不断进步,AI与诗歌的关联已超越了理论探讨,进入了实践阶段。从AI诗歌创作比赛到AI诗集出版,各种数据模型训练层出不穷,预示着机器诗歌创作时代的到来。然而,这究竟能否挑战到“肉身”诗人的地位?AI能否在诗歌中激发出更耀眼的火花?让我们听听专家与诗人们的见解。

  自2014年“微软小冰”问世,其写诗功能便引发了广泛讨论。尽管初期作品充满代码逻辑和拼凑痕迹,但随着AI智能的演进,其创作水平已成为衡量AI“心智”的重要标尺。诸如清华的“九歌”系统、华为的“乐府”平台,乃至现象级的ChatGPT,都展示了惊人的诗歌创作能力。尤其是ChatGPT的诗集《我是代码》,更引发了文学界的广泛关注。

  当前,“AI写诗”已成为热议话题,不仅吸引了诗歌界和AI领域的关注,更催生了大量实验与研究。高校与研究机构纷纷投入资源,研发并训练诗歌创作AI模型,相关论文与著作不断涌现。尽管AI能模仿人类诗歌的风格与文体,但核心问题在于:AI能否创作出优秀诗作?人类应如何面对这一挑战?以及未来强AI与人类深度融合后,能否获得类似人类的生命感受与情感表达力?

  诗歌的价值评判复杂多样,与读者审美及评价标准紧密相关。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姜涛在首届清照诗歌艺术节上表示,他曾参与评选AI与人类诗作,发现最佳诗作出自AI之手。王立新教授则提出了关键问题:当前AI在中文语料体系下的学习仍受限,需要大量训练;同时,不同文明拥有各自的诗歌标准,AI时代或将催生新的标准。

  欧阳江河等诗人强调,诗歌是对难以言说的述说,是尚未述说的述说。AI虽能综合人类诗作,却永远无法触及李白等大师背后未被写出的复杂性与内韵。真正的诗人与作家拥有不可替代性,他们的创作源自生命体验与语言混合的火花。

  吉狄马加等诗人认为,尽管科技发展迅速,但AI写诗无法替代人类诗歌创作。诗人与诗难以分离,其主体性是诗歌创作的核心。面对AI时代的挑战,诗人需探索“第二套语言”,这是AI永远无法攻克的语言领域。这虽增加了诗歌阅读的隐蔽性,却也让真正的诗人更加珍贵。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