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的AI搜索产品Sonic – SNC(SearchGPT)已进入评估阶段,新增图像搜索、多样小工具及后续提问等功能,采用多个模型并结合多种搜索引擎进行测试。这一消息再次引发对AI搜索挑战传统搜索引擎的讨论。
AI搜索与传统搜索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直接给出答案,减少用户浏览和点击的步骤。硅谷的Perplexity自称为世界首个对话式答案引擎,结合搜索引擎和大型语言模型,提供可追加提问和个性化结果。Browser Company的Arc Search也集成了AI搜索和网页总结功能,提供智能整合的“报告”。
国内方面,360最新推出的360AI浏览器集成了AI阅读助手、视频助手、画图和写作等功能,并具备AI搜索功能。秘塔搜索则提供简洁、深入和研究三种模式,研究模式可生成研究报告。这些产品展示了AI搜索在国内的快速发展。
然而,AI搜索想要颠覆传统搜索引擎仍面临挑战。微软CEO纳德拉曾表示,搜索引擎是互联网中最难攻破的市场。Neeva虽然推出AI搜索功能,但未能走出小众市场。AI搜索产品的商业模式也需探索,当前大多采用免费模式,长期下去不可持续。Perplexity等厂商尝试订阅制和广告模式,但效果有待观察。
此外,AI搜索产品依赖传统搜索引擎和大模型API,成本高昂。有开发者测算,单次搜索成本在1.4-2.1元,对初创企业不友好。同时,打造同类产品的门槛在降低,如Lepton Search和ThinkAny的开发周期极短。
传统搜索引擎巨头也在酝酿相关动作。谷歌推出实验性搜索生成体验,百度则宣布将简单搜索升级为AI搜索。未来,AI搜索引擎可能在知识整合、智能推荐、个性化服务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但作为一个独立产品,AI搜索面临用户习惯和资源投入的挑战。
从用户体验和企业资源配置角度看,将AI搜索作为增强现有产品的特性而非独立产品可能更为合理。这不仅能满足用户需求,也是企业更经济高效的选择。目前,AI搜索离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Killer App尚远,但我们需要更多的AI搜索特性来提升用户体验和产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