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年里,3D打印行业取得了重大突破,多家行业巨头如拓竹、纵维立方等纷纷在其平台上引入了AI自动建模功能。用户只需简单输入文字描述,如“一只站在冰川上的北极熊”,就能在十几秒内获得一个完整的3D打印模型。这一效率的提升令人惊叹,相较于传统手工建模可能需要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由经验丰富的设计师来完成,AI技术的引入无疑为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据观察,这些大厂背后竟是一家名为VAST的国产3D生成式通用大模型公司,该公司已融资数亿元。此前,全球AI生成3D模型的进展备受关注,一旦取得突破,必将推动整个3D打印产业的变革。VAST的崛起,让人们看到了新的希望。
3D打印行业的困境:建模难题
3D打印技术的发展正处于关键节点,据Protolabs称,该领域的增长速度比预期快10.5%。预计到2028年,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248亿美元增长至571亿美元。然而,这一蓬勃发展的背后,存在一个根深蒂固的问题——建模。即便是经验丰富的3D建模师,完成一个中等复杂度的模型也需要数小时,且市场上优秀的建模师严重短缺。目前主流的3D建模工具如Blender、AutoCAD、Fusion 360等,都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使得创作成本高昂,许多创意因此止步于构思阶段。
VAST的技术突破:AI重构创作流程
2024年初,VAST推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Tripo 2.0。这个拥有数十亿参数的3D生成大模型不仅在技术指标上实现了突破,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改变了3D内容的创作方式。VAST成立于2023年3月,公司以通用3D大模型技术为核心,致力于将人工智能应用于3D模型的生成与优化,帮助用户轻松创建高质量的3D内容。其核心团队由全球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顶尖人才组成,具备深厚的技术基础与丰富的实践经验。
Tripo 2.0支持文字描述、参考图片、手绘草图等多种输入方式,通过独创的跨模态理解算法准确捕捉用户意图。系统不仅支持多种语言的自然语言描述,还能理解细节要求,将抽象的语言描述转化为具体的3D特征。在处理速度方面,Tripo 2.0将传统耗时数小时的建模时间缩短至1分钟以内。系统生成的模型直接支持STL、OBJ、FBX等主流3D文件格式,并能自动优化打印参数,为不同的3D打印工艺提供适配方案。
多元应用:从消费级市场到工业制造
消费级3D打印市场首先见证了这场变革。当Tripo被整合到拓竹makerworld等平台后,立即引发了创作者社区的热烈响应。在教育领域,这项技术正在改变STEAM课程的教学方式,提升了孩子们的参与度和学习热情。手办和潮玩行业也在经历一场创新浪潮,VAST与全球多家3D打印公司合作举办的国际象棋设计大赛吸引了大量创作者参与。
未来展望:个性化制造的新纪元
随着AI生成技术的不断进步,3D打印行业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VAST创始人宋亚宸认为未来的发展将围绕技术突破、应用场景拓展和生态建设三个核心方向展开。在创作者经济领域新的商业模式正在形成用户只需提供文字描述或参考图片就能快速生成完整的3D网格模型结合3D打印就能立刻得到工业设计原型。
行业专家普遍认为AI生成技术的普及将推动3D打印从小众爱好走向主流应用。“就像智能手机改变了我们使用互联网的方式一样AI也将重塑人们与3D打印的关系。”未来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创作者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趋势。
2024年7月VAST宣布连续完成了两轮共计数亿元的融资为数字制造时代描绘了一幅令人期待的蓝图。正如宋亚宸所说:“我们的使命不仅是开发技术更是要让创意自由真正落地让每个人都能轻松实现自己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