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在肝病患者中,新冠疫苗预防感染效果减弱且反应延迟
一项最新研究首次发现,接种COVID-19 mRNA疫苗的肝硬化患者,虽获得预防住院和死亡等严重后果的重要保护,但疫苗对SARS-CoV-2感染的保护作用较弱,且在该人群中生效时间较长。研究人员推测,肝硬化导致的免疫失调可能是影响疫苗应答的关键因素。
慢性肺部疾病患者面临新冠重症高风险
由转化基因组学研究所(TGen)领导的一项国际研究揭示,慢性肺部疾病患者的气道细胞更容易感染COVID-19病毒,导致更严重的病情、更差的预后和更高的死亡风险。该研究发表在《自然·通讯》上,详细描述了慢性肺病引起的细胞分子基因变化。
广谱中和抗体为新冠疫苗开发指明方向
《自然》杂志今日发表的一篇科学论文显示,Vir Biotechnology公司与多家研究机构合作,系统性地探索了多种针对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RBD)的中和抗体,发现了一种“广谱”中和抗体,能有效中和Sarbecovirus亚属的广泛病毒种类。
NEJM研究:mRNA疫苗作为新冠加强针效果显著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在线发表了一项瑞典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混合接种腺病毒载体疫苗(ChAdOx1 nCoV-19;牛津-阿斯利康)与mRNA疫苗mRNA-1273(莫德纳)后,产生的抗体中和效力优于单独接种两剂ChAdOx1 nCoV-19疫苗。这是第一篇经过同行评议的正式发表文章。
谷歌量子计算取得重大突破:错误抑制能力增强
谷歌人工智能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的研究成果显示,基于谷歌量子处理器“悬铃木”(Sycamore),研究人员实现了量子计算错误抑制的指数级增长:量子位数从5增加到21时,每轮逻辑错误减少了100倍以上。这一成果为可扩展容错量子计算机的开发铺平了道路。
脑机接口技术助力失语患者“说话”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的研究团队通过结合机器学习模型,使一位中风后失去说话能力的患者能够更快输出语音信号,每分钟可输出18个词。该技术通过测量患者大脑信号活动,并使用深度学习算法预测感觉运动皮层中的大脑活动模式。
中国科学家利用光纤网络提高地震监测能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泽峰特任研究员及其团队利用分布式光纤阵列(DAS)与传统地震监测技术结合,极大提高了大地震后快速响应系统的能力。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AGU进展》上发表。
港中大研发脑电图测试技术预测婴儿语言能力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语言学者及儿科专科医生研发出一套脑电图测试技术,可预测婴儿未来的语言能力。该技术有助于家长通过早期介入及训练改善孩子的语言能力。
天文学家在系外行星大气中检测到同位素
天文学家首次在距离地球300光年的系外行星大气中检测到同位素。在一颗名为TYC 8998-760- 1b的气态行星周围的薄雾中,检测到碳13形式,表明该行星在远离母恒星的地方形成。
NASA计划修复哈勃望远镜故障
NASA工程师确定了哈勃太空望远镜(Hubble Space Telescope)的电脑问题原因,并计划于7月15日开始实施修复,有望使其在未来几天内恢复运行。此前,哈勃望远镜的有效载荷计算机出现故障并停止工作。
澳大利亚发现史上最大恐龙:南方泰坦巨龙
《同行评议科学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认定,2007年出土的恐龙化石是澳大利亚史上最大恐龙,且为全新物种,命名为南方泰坦巨龙。该发现引发全球媒体和研究人员的关注。
科学家在古老岩石中发现完好微生物化石
新发现的约34.2亿年前的微化石是甲烷循环微生物生命的最古老证据。这些微生物在海底热液系统产生的温水洞穴壁上繁荣生长,为我们了解生命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我国科学家发现新颖着丝粒功能蛋白Apolo1
中国科学家采用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调控网络基因共进化策略与细胞器时空蛋白质组学方法,发现并命名了新颖着丝粒功能蛋白Apolo1,并解析了其生物化学功能。研究成果于7月13日在线发表于《细胞通讯》。
上半年中国SCI论文撤稿数量占全球48%
截止到2021年6月30日,全球范围内共有30,450篇SCI撤稿,其中中国有13,919篇,远超美国的4,683篇。自2012年撤稿数量达低谷后,中国撤稿数量持续增长。2019年后,中国SCI论文撤稿数量均远超美国。
教育程度高的子女为父母晚年提供更好健康支持
新研究表明,成年子女的教育程度对父母的心理和身体健康有积极影响。教育投资不仅有利于子女成长和健康,也惠及父母晚年。教育程度较低的父母从子女获得大学学位中获益最多。
超加工食品增加患炎症性肠病风险
研究发现,摄入更多超加工食品与患炎症性肠病(IBD)的风险增加有关。每天吃五份或五份以上超加工食品的人患IBD的风险增加82%,每天吃1-4份的人风险增加67%。不同超加工食品亚组均与IBD风险增加相关。
转基因细菌滴鼻剂预防脑膜炎效果显著
一项涉及26名志愿者的新研究显示,含有转基因有益细菌的滴鼻剂可预防最常见和最危险的脑膜炎。所有参与者鼻腔内均能无症状携带细菌至少28天,且大多数人在90天后仍携带细菌。该滴鼻剂还引发强烈的免疫反应。
饥饿促进小鼠学习食物信息速度加快
研究表明,饥饿能让小鼠更快学会关于食物的信息,揭示了饥饿感、行为和学习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研究观察到小鼠刺豚鼠相关蛋白(AgRP)神经元活动被阻断时,小鼠在学习获取食物的任务中会遇到困难。该研究揭示了学习寻找和摄入食物的机制及饥饿感如何加强这种学习。
肠道真菌影响人体健康:大量积累导致炎症性肠病
美国犹他大学健康中心的研究发现,真菌在肠道健康中同样重要。真菌大量存在于健康肠道中,但也可能引发肠道损伤导致炎症性肠病(IBD)。免疫系统失衡易导致疾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