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正重塑金融业格局,赋能数字化转型
近日,一份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度小满、《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动态竞争与创新战略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报告,对生成式AI在金融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报告指出,生成式AI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全球金融业的格局,为银行数字化转型注入新的动力。
该报告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创新的银行将逐渐从“采用技术的银行”转变为“最懂技术的银行”,并拓展至“最懂银行的先进技术服务商”领域。这将充分释放其高质量数据价值,为金融业带来高达3万亿规模的增量商业价值。同时,生成式AI有望彻底改变交易的进行、投资的管理和风险的评估方式。
在零售银行和财富业务方面,生成式AI可以创建合成数据,帮助训练了解客户(KYC)流程背后的机器学习算法,提高KYC流程的效率和准确性。此外,它还可以为虚拟助手创建更准确的自然语言模型,提升客户体验。
在中小企业银行业务上,生成式AI将帮助解释包含非数字数据的小企业贷款申请,支持更复杂的虚拟助理应用。
在商业银行业务领域,生成式AI将加速后台任务处理,例如实时回答有关客户财务绩效的问题。它还可以通过增加某些经济条件下业务绩效的稀疏数据,帮助训练预测算法,提高业务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在投资银行和资本市场上,生成式AI可以帮助银行对包含复杂、非流动性金融产品的资产负债表进行压力测试。通过综合各种场景的测试数据,生成式AI可以帮助使金融稳定措施更加精确并降低合规成本。
此外,生成式AI正在进一步重塑交易方式。报告认为,基础大模型支持的聊天机器人和虚拟助理可以提供即时客户支持、解决查询问题,甚至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随着人工智能算法分析客户数据以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漫长的等待时间和通用建议的日子已经过去。
目前,生成式AI技术在金融业中的应用尚处于技术探索和试点应用的并行期。预计在未来1-2年内,首批大模型增强的金融机构将进入成熟应用期;3年后,生成式AI将在金融业实现规模化应用。
报告还指出,生成式AI对银行业务的影响将推动银行自身的组织变革。作为AI助手,生成式AI将取代一些数据量大的人工任务,优化银行人力资源配置;同时加速组织的去中心化进程和扁平化管理模式的推行。此外它还将赋能银行员工提升数字化能力加速传统流程专家向数智化数据专家的转型推动员工绩效的重新定义和改革。
度小满CTO许冬亮表示:“短期看大模型是数智化的延伸为企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率;长期看大模型将演进为超级智能体重构企业业务流程。”他预计2024年将成为生成式AI应用涌现的一年大量提升生产力的应用即将出现。在B端场景生成式AI将把数智化带到新的高度大幅提升数据创造价值的效率;在C端场景大模型正在从大语言模型向多模态大模型、Agent智能体甚至具身智能方向进化这些新能力的注入将极大提升AI的人类交互能力和任务处理能力。
报告主要负责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纪珍表示:“2023年是基础大模型智能涌现的一年2024年生成式AI将从模型层走向应用层。”他强调开拓落地应用场景不断提高客户采用率和大模型的利用率将是2024年生成式AI突破发展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