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人工智能等战略性产业的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得到了完善,旨在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行动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要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以培育未来产业。深圳作为先锋城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抢占全球人工智能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指示精神,同时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深圳聚焦“赋能千行百业”和“做大产业集群”两条主线,致力于全力全速打造人工智能全域全时全场景应用先锋城市。
一、企业梯队形成,产业竞争力领先全国
深圳现有超过2200家人工智能企业,形成了由华为、腾讯等龙头企业引领,元象科技、兔展智能等高成长性企业支撑,以及初创企业竞相发展的“雁阵式”梯队。这些企业在智能手机、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智能眼镜等领域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产品矩阵。
二、科技创新“硬实力”不断增强
深圳在人工智能平台建设和关键技术攻关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鹏城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与龙头企业合作,围绕高效神经网络新架构、大容量模型等方向进行技术攻关。同时,深圳还实施了智能机器人科技重大专项,推动具身智能领域的发展。
三、训力持续提升,生态要素供给丰富
2024年,鹏城云脑Ⅱ、深圳开放智算中心等项目的陆续投用,以及国家超算深圳中心二期的加快建设,使得深圳的训力持续提升。全市初步建成公共数据资源体系,汇集基础数据约283亿条,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
四、“城市+AI”应用场景广泛发布
深圳累计发布了近200个“城市+AI”应用场景,涵盖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这些应用场景的发布,推动了人工智能在法院、城管、气象等细分领域的应用,形成了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标杆案例。
五、赋能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
深圳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多个案例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公布的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案例名单。在游戏制作、工业设计等现代服务业领域,人工智能的赋能效应持续增强。
六、推动大模型创新,助力“三全智能”产品破圈
华为、腾讯等企业发布了多个大模型产品,推动了全身、全车、全屋“三全智能”产品的成功破圈。同时,通过组织展销活动,进一步推动了这些智能产品的市场应用。
七、发布“人工智能十八条”,支持产业发展
深圳发布了《深圳市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的若干措施》,提出了18条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通过“训力券”“语料券”“模型券”等方式,支持企业低成本使用本地算力、模型和数据。
八、规划建设十大集聚区,打造产业空间保障体系
深圳高标准规划了十大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包括深圳湾、西丽-石岩等区域。同时,市区联动加快完善产业空间保障体系,为初创企业提供低成本产业空间和创新资源服务。
九、展会“溢出效应”持续释放
深圳成功举办了多场人工智能展会和大会,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和观众。这些展会不仅展示了最新的产品和服务,还推动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和交流。
十、以赛促产,举办首届AI视觉创意大赛
深圳举办了首届AI视觉创意大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赛者。这场大赛不仅展示了AI视觉技术的最新成果,还推动了AI技术在文创领域的产业应用和生态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