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人工智能(AI)技术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AI百科2个月前更新 快创云
47 0

  近年来,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人工智能(AI)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愈发重要。今年两会期间,“人工智能+”成为热门议题,并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尽管与商业领域相比,AI在人力资源领域的应用尚未普及,但其作用正逐渐显现。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HR都对AI的发展趋势表示认同,并对AI在HR领域的智能产品和场景应用给予更多关注。本文将梳理AI+HR的应用发展与场景应用,为HR应用AI技术提供参考和建议。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技术科学,涵盖机器学习和认知计算等多个领域。根据清华大学与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发布的《2019人工智能发展报告》,人工智能内容涵盖13个子领域,包括机器学习、知识工程、计算机视觉等。

  近十年来,人工智能领域经历了蓬勃发展期,算法成为核心,数据则是算法的“生命”。随着互联网和云的运用,算法得以获取海量数据和信息,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等方法的突破性进展,以及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支持,促进了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自2020年至今,AI发展进入井喷式发展期,各大科技公司不断推出新的人工智能产品和技术,加速了AI在各行业的应用和发展。近两年,AI在机器人等领域不断创新,例如OpenAI的GPT-3和GPT-4等。

  总体来说,人工智能可以分为三种形态:弱人工智能(ANI)、通用人工智能(AGI)和超级人工智能(ASI)。严格地讲,我们现在看到的都属于“弱人工智能”——具有特定能力或能完成特定任务的人工智能。而强人工智能尚不存在,但研究正在进行中。尤其是今年以GPT-4和PaLM-E为代表的多模态大模型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通用人工智能的影子。

  随着AI技术发展,智能化被频繁提及。从企业管理来看,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代表了企业在技术应用和管理进阶中的不同阶段。信息化的核心是“业务数据化”,而数字化则重点关注“数据驱动”业务。智能化强调机器操作替代人们的手工劳动,实现“人机协调”。简单来说,数字化与信息化的关键区别在于数据和流程的全面整合,而智能化是数字化的进一步发展,它涉及到算法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没有数字化带来的全量、实时的数据基础,人工智能难以实现其功能。

  人工智能在企业应用中主要有三个流派:基于统计学原理、基于优化决策和复杂系统仿真。AI技术主要基于特定场景而非流程,旨在通过场景化应用和复杂的数据算法处理来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在人力资源管理中,AI的应用使得用户界面更加友好和易于操作。

  1. 提升效率:AI技术可以替代人力资源中的事务性和流程性工作,从而优化组织的人效。例如,通过自动化简历筛选、基础人事问答系统等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2. 增强体验:AI技术可以在用户体验的各个阶段提供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的服务。随着AI的发展,用户体验更多地体现为定制化、个性化和智能化的服务。
  3. 智慧决策:AI可以帮助人力资源和管理者做出更智慧和客观的决策。通过规避人的主观性和经验性带来的风险,AI可以基于数据和算法实现更为准确和前瞻性的预测。
  4. 人才管控:AI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控制人才,包括预测员工流失风险、识别高潜力员工等。
  5. 数据管理与分析:AI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和分析人力资源数据。通过智能化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数据支持人力资源管理。

  然而,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来看,由于信息化、数字化的进度不同以及技术接受度的差异,不是每个模块都适合人工智能(AI)的应用。因此,在考虑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软件时,关键在于识别并选择适合的应用场景。为了有效地训练人工智能算法,企业首先需要识别出数据成熟度高且已累积足够数据的场景。

  1. AI在招聘场景中的应用:生成式AI可帮助HR用户创建量身定制的职位描述和目标;适应多种对话场景的聊天机器人;AI面试测评等。
  2. AI在劳动力管理模块的应用:智能假勤管理、工时管控与计算等。
  3. AI在人才发展模块的应用:人才评估与盘点、个性化学习等。
  4. AI在数据洞察与决策分析场景的应用:敬业度分析、薪酬规划等。

  尽管AI+HR应用前景广阔,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偏见放大、数据获取困难、隐私问题以及过度依赖等。企业在推动AI+HR应用的实施过程中应遵循确定业务需求、优先排序、确保数据准确性和质量等建议。通过合理规划和实施这些建议可以有效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并发挥其在提升效率、增强体验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