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把规模最大的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验室放上海,到底为什么?

AI百科4个月前更新 快创云
59 0

  5月15日,微软与张江集团携手创立的微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验室在张江人工智能岛正式启动并投入运营,同时,首批30家国内外企业和初创公司也同步入驻。该实验室是微软在全球设立的第四家,也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实验室。

  谈及选择上海作为实验室落户地的缘由,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近日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是微软在中国发展的核心基地。尽管微软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多个研发中心,但此次将如此多的资源集中在一个城市,无疑是一项创新之举。这一决策得益于上海在金融、生物医药、信息产业等多个领域的全面发展和良好生态圈。

  微软对上海生态圈和研发环境的看好并非偶然,这仅仅是上海近年来致力于科创中心建设,努力打造全球创新高地所取得成就的一个缩影。

  除了科创软环境受到认可外,上海在科创硬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最近召开的上海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来自上海天文台的“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天马望远镜)项目团队荣获了去年空缺的科技进步特等奖。该项目为我国探月工程、深空探测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在我国蛟龙、天宫、北斗、天眼、墨子和大飞机等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的背后,都可以看到上海科研团队的贡献。仅中科院在沪单位,就有超过2000名科研人员参与了这些项目。

  目前,上海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例达到4%,比五年前提升了0.35个百分点。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7.5件,是五年前的两倍。在最近五年间,中国每年的十大科学进展中,上海均有成果入选。而在50项重大进展中,上海牵头或参与了11项。

  如今,上海正进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深化推进阶段。在提高科技创新“热度”和“浓度”的同时,上海也在原始创新能力、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领域重点发力,并积极探索科技体制改革。

  上海社科院副院长王振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过去五年中,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进程中,已经基本形成了框架结构的布局。例如,2015年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以及今年3月刚出台的科改25条,都在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推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吸引人才等方面取得了诸多突破。

  在基础研究与创新策源方面,上海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以位于张江的上海光源为例,这一“鹦鹉螺”造型的设施为众多科研项目提供了重要支持。北京大学教授马丁表示,正是有了这个光源,他们才得以在国内进行原本需要出国进行的实验。“我们研究的高效催化剂属于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的上海光源的灵敏度为我们的实验提供了可能。”

  除了催化剂研究外,上海光源还为H7N9病毒、埃博拉病毒研究、蛋白质结构研究以及故宫文物修复等提供了实验平台。截至2019年4月底,上海光源十年间首批线站累计为用户提供实验机时已超过34万小时,服务了518家单位。预计到2022年,上海光源将有约35条束线和60个实验站投入运行。目前已有诺华、罗氏、中石化、上汽集团等60家企业利用上海光源进行技术研发。

  大科学设施不仅体现了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也为区域内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研究提供了平台支持。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党委书记邵建达表示,上海光机所研制的上海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SULF)是首批启动建设的重大项目之一。2018年底SULF项目已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未来还将面向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开放形成多学科综合研究平台。2017年SULF成功实现了10拍瓦激光放大输出达到国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目前在上海像SULF和上海光源这样的建成和在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达14个预计到2025年这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将全部建成王振表示科创中心建设不仅是制度供给的创新大科学设施的布局也是一个重大突破这些已建或在建的各类大科学装置影响深远也是上海服务长三角和全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方面上海也在加快步伐形成了如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上海市政府新闻办近日提到下一步将强化顶层设计和制度供给形成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上海方案”。在张江和记黄埔医药(上海)有限公司(简称“和记黄埔”)资深副总裁王清梅表示张江生物医药的生态圈让他们能够轻松找到帮助和需求。“有时在园区内和不同领域人士聊天就可以碰撞出一些火花。”她说该公司创新药的研发离不开国家和上海市政府的支持去年公司研发投入在1.6亿美元左右研发费用逐年增加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的专项课题和上海科技支撑计划专项支持平时科创办和张江管委会也会及时通知他们各类补贴和人才政策。

  在政策扶持和产业生态的双重作用下5年来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产值从近2500亿元增长到3434亿元年均增长9.9%。仅在上海张江就形成了新药研发药物筛选临床研究中试放大注册认证量产上市完备创新链全球排名前10的制药企业中7家在张江设立了区域总部研发中心截至2018年底上海已有32个品种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成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试点品种。

  在人工智能领域上海从政策出台和应用推广方面加快推进速度吸引了微软亚马逊SAP华为腾讯等国内外企业在沪设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和创新平台在传统优势产业集成电路方面上海目前已覆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装备材料等环节2018年上海集成电路产业销售规模达1450亿元占全国总销售规模的1/5。王振表示现在上海现代产业链布局明显为推动培育新动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这种影响在未来的若干年会越来越显现例如周边地区就有不少公司来上海设立研发中心利用上海的创新资源实现自身发展。

  在科技创新区域协同发展方面上海也发挥了引领作用2018年上海向江苏浙江安徽输出技术超过3300项成交金额173亿元各科研院所高校孵化平台也正以上海为核心向周边地区进行部署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包信和为例他表示目前我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有两个都在长三角地区(合肥、上海)所以在发展的条件科学家的集聚度上这个区域有优势在距离上也不是很远肯定会形成互补。六七八九集团董事长张江跨国企业联合孵化平台负责人吴家翔认为虽然上海对全球的影响力和吸引力高于长三角但应该利用国际化的优势结合原有的基础和企业的生态形成一个产业高地的核心应用场景在车间田间但研究院原材集聚中心仍然在上海。“更重要的还是优质资源的整合要形成一种流水线的模式这才能真正使张江联结长三角最终变成共赢共利。”吴家翔表示在昆山嘉善桐乡等长三角区域他们都在积极推进落户并根据当地不同的产业优势搭建AI产业高地根据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近日发布的《2019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协同创新指数》显示2010-2017年长三角研发经费投入显著提升研发经费增速普遍高于GDP增速2017年长三角地区总体R&D投入强度为2.71%其中上海研发投入强度为3.93%江苏浙江和安徽分别为2.63%、2.45%、2.05%。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