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推出“全过程全环节AI助教”,引领教育创新
在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的“电力系统基础”课程中,一位特别的“老师”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这位“数字老师”由刘艳丽教授主导研发,是全程、全环节覆盖AI助教的创新尝试。
这位“数字老师”具备强大的功能,能够覆盖课程的各个阶段,并实现全天候在线服务。课前,AI助教会整理好课程知识的重点、难点,方便学生预习;课程中,AI助教的答疑系统可以随时解答学生的课程疑问;课后,AI助教针对每章的知识点配备检测题,并通过思维导图展现课程整体知识体系。
此外,“数字老师”还能根据教师导入的课件资料一键生成慕课,高效快捷地更新和拓展学习资源。这一创新不仅节省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个性化和高效的学习方式。
“数字老师”的另一大亮点是其“答疑大模型”,这是一个服务于科研学习的纯国产人机对话大模型系统。该模型不仅可以提供24小时的答疑服务,还可以根据与每位学生的互动交流,向不同学生推荐不同的专业性问题,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刘艳丽教授表示,随着数据存储与计算能力的快速提高,以及核心算法的不断突破,人工智能技术支撑下的智能化教学将进一步拓展教学互动空间。她期待“数字老师”能够推广到更多学科和课程中去,为教育创新贡献更多力量。
目前,“数字老师”已经在“电力系统基础”课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纷纷表示,这位“数字老师”已经成为他们学习的重要助手和伙伴。未来,“数字老师”还将被引入更多专业课程中,为跨学科人才培养提供更多支持。
刘艳丽教授呼吁更多高校和教师参与到这一创新中来,共同打造更多学科的“数字老师”,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她相信,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助力下,教育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 版权声明
本网站上的所有资源均来源于本网站,所有网址和文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行为,请将相关证明发送至以下电子邮件地址:dxse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