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牛津智能依托其独创的OxValue估值模型,发布了《AI初创企业价值创造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揭示了全球AI初创企业的竞争格局。其中,九家专注于智能驾驶和大型模型研发的中国企业跻身全球AI初创企业30强,但遗憾的是,这些企业并未进入第一梯队,而是位于二、三梯队。
榜单显示,全球AI企业Top10几乎全部来自美国和欧洲,它们在AI核心技术如大模型、自然语言处理和先进硬件设计上展现出显著优势。例如,OpenAI的GPT模型和Anthropic等公司在大语言模型领域的突破,使它们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
具体来看,美国硅谷的防御软件与硬件公司AndurilIndustries、大模型公司Anthropic、芯片公司CerebrasSystems位列前三;OpenAI位列第九。而九家中国企业则分布在第二梯队和第三梯队中,其中哈工大机器人、Momenta、文远知行等位于第二梯队(Top11-20),百川智能、MiniMax、芯驰科技等则位于第三梯队(Top21-30)。这些中国企业的行业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大模型开发、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制造、医疗人工智能等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AI公司更侧重于市场需求导向,聚焦于自动驾驶、机器人等具体领域。然而,在技术创新和原创算法方面,与全球领先企业相比仍存在差距。此外,《白皮书》还揭示了海外AI Top30企业的估值范围巨大,最大估值为991.5亿美元,最小为19.4亿美元,均值为101.8亿美元。而相比之下,中国AITop30企业的估值均值仅为20.51亿美元,仅为海外AI企业估值均值的1/5。
在地理分布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中国北京成为全球顶级AI初创企业的两大核心聚集地。北京市以16家的数量遥遥领先,而北京海淀区在Top1-10企业中的占比高达50%;上海也有两家企业位列前十。即便在Top11-20和Top21-30的企业中,上海和北京的海淀区也保持了其地理优势。
尽管全球AI初创公司融资额持续增长,但中国人工智能相关融资速度和数量有所放缓。针对中国初创公司生命周期短、融资难等问题,牛津大学终身教授、牛津智能创始人傅晓岚指出,当前市场上缺乏精确的公司估值工具来帮助投资机构、银行和政府识别成长性企业。她建议广开渠道为初创企业提供资金,并对知识产权进行公正合理的估值。
牛津智能是一家由牛津大学投资孵化、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进行高精科技估值、诊断和挖掘的AI公司。其OxValue的估值体系和数据库已经过1.5亿项专利、34万家创业公司、5800万个创新团队和各种行业数据的测试和计算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