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9 ai ei ui》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是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学设计需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以下是《汉语拼音9 ai ei ui》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
【学习目标】
- 认识7个生字:你、他、白、水、在、子、皮,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句子,会读儿歌《小白兔》。
-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初步了解绿化。
【课前准备】
拼音卡片,用插图制作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 复习复韵母ai ei ui及四声。
- 读拼音卡片。
- 单音节:a, o, e, i, u, ü
- 双音节:mei shu, mei li, mei hua, mei li fei ji gui hua, kuai lai wei da
二、学习短语
- 出示情境图:学生句式训练“谁在干什么?”
- 了解种树的过程和步骤。
- 学习短句:
你 栽 树,他 培 土,我 去 提 水。- 自由朗读。
- 学生交流,教师正音。
- 理解词语“栽树”、“培土”。
- 学习生字“你”、“他”、“水”。
- 通过图知道“你”、“我”、“他”的用法。
三、学说儿歌
- 谜语激趣,说话训练:身穿白皮袄,长耳朵短尾巴,红红的眼睛,三瓣嘴,爱吃萝卜和青菜。
- 借助拼音,自读儿歌。
- 学习生字“白”、“皮”、“子”、“在”。
四、扩展活动,生字巩固
大水 皮衣 个子 不在
白马 水车 书皮 大衣
车子 在读书
【教学目标】
- 学会复韵母ai、ei、ui及它们的四声,了解复韵母的组合特点。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 练习拼读音节,提高拼读音节的能力,掌握标调规则。正确书写规定的音节。
-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勤于动脑的习惯,乐于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重难点】
- 读准复韵母ai ei ui。
- 拼读复韵母音节及拼音词。
【教学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揭示新课
- 师:小朋友,又到了我们快乐学拼音的时间了。让我们来做做准备活动,背背韵母表。师生一起背:我读a嘴巴张大a a a,我读o嘴巴圆圆o o o……
- 师: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韵母家庭中的六个韵母宝宝了,今天,韵母家庭又要添新成员了。看,就是他们。(出示ai ei ui)它们和我们以前认识的单韵母宝宝有什么不同?对,它们是由两个单韵母组成的,这样的韵母我们叫它复韵母。(领学生说两遍“复韵母”。)
二、导学新知
- 观察情境图,教学语境歌:⑴ 指名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复韵母ai、ei、ui。⑵ 教学语境歌:“扎篱笆,围树苗,一棵矮来一棵高。éi、éi、éi,小羊羔,快快过来吃青草。”
- 学习复韵母ai:⑴ 教师叙述:“这两棵树一棵高,一棵怎么样?(矮。)把‘矮’的第三声去掉怎么发音呢?(指名尝试发音。)⑵ 哪个韵母发ai这个音呢?教师贴上单韵母a的卡片,让学生认读;离a卡片远一点贴单韵母i的卡片,让学生认读。教师挪动i的卡片紧挨在卡片a的右边,就组成了复韵母ai。⑶ 教发音方法:“先发a的音,声音响亮,中间气不断,逐渐向i滑动,一口气读成ai。”⑷ 学生练习发音。⑸ 在语言环境中进行ai的四声练习。引导学生发现“高矮”的“矮”是复韵母ai的第三声。学生进行说话或组词练习,其中要有ai的音。⑹ 学习复韵母ei和ui方法同上。在ui的教学中强调先发u的音,接着发ei的音,中间气不断。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进行四声练习并说话或组词练习包含ui的音。学习生字“你”、“他”、“水”。⑺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三个复韵母和以前学习的六个单韵母有什么不同?(它们由两个单韵母组成,发音时口形要变化。)”
- 教学标调规则:⑴ 设置疑问:“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单韵母可以戴上声调小帽子,复韵母也可以。”⑵ 听老师讲一个故事:“……。”⑶ 学生尝试标调。⑷ 教师叙述:“复韵母由两个单韵母组成,那么声调小帽子究竟给谁戴呢?”⑸ 教学标调儿歌:“看见a母不放过,没有a母找o、e,i、u都有标在后。”⑹ 学生上台分别给ai、ei、ui标上四声,并说说规则、念念儿歌。⑺ 学生练读al、ei、ui的四声。 ⑻ 指导书写:教师范写ai、ei、ui;学生练习书写。 ⑼ 练习巩固:找朋友游戏,“带帽子”游戏等。⑽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三个复韵母ai ei ui的发音和四声规则以及书写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这些知识。 ⑾ 作业布置:请同学们回家后复习今天学习的内容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同时请家长协助检查孩子的拼音掌握情况并给予适当的辅导和支持;另外还可以让孩子们尝试用所学的拼音拼读出一些简单的词语或句子以加深记忆和理解;最后提醒家长注意纠正孩子们的发音方法和书写姿势以确保学习效果和质量!
© 版权声明
本网站上的所有资源均来源于本网站,所有网址和文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行为,请将相关证明发送至以下电子邮件地址:dxse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