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AI热潮下的资本与回报:科技巨头的双重考验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GenAI(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军备竞赛”。在这场竞赛中,微软等科技巨头正投入巨额资本,而回报周期却漫长且不确定,这无疑是对他们的一场双重考验。
微软最近发布的财报揭示了这一领域的成本真相。本季度,微软在现金资本支出和设备购买上花费了190亿美元,同比增长78%,相当于5年前一整年的支出总额。这笔巨额支出几乎全部与云和AI有关,其中一半用于建设和租赁数据中心。在整个2024财年,微软的总资本支出约占全年收入的23%,而过去5年的平均比例仅为14%。
尽管支出巨大,但微软似乎对自己选择的道路充满信心。CEO纳德拉在电话会议上表示,他们捕捉到了“需求信号”以证明这些投资的合理性。即使这些信号发生意料之外的变化,他们也可以随时调整计划、缩减开支。然而,这一季度的Azure云服务收入未能达到分析师预期,这也引发了外界对微软云业务增长放缓的担忧。
除了微软,其他科技巨头也在不断烧钱并已经预料到了投资回报的漫长周期。谷歌近一两年来开始大刀阔斧地削减开支,唯独扩大了GenAI方面的投入。然而,结果也“并没有令人兴奋”。Meta则在AI领域表现出色,其AI助手的用户数有望在年底前超越所有同类产品。但小扎也明确警告投资者:虽然有很多方式通过GenAI创建业务,但成本高昂且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创造利润。
与此同时,华尔街的投资者们正对这场“军备竞赛”持谨慎态度。越来越多的分析师和投资者开始怀疑向AI领域投入的巨额资金最终会演变为金融泡沫。高盛等投资机构纷纷发布报告认为目前GenAI无法实现与投入相匹配的盈利能力。然而也有分析师表示随着其他公司开始与英伟达竞争技术逐渐变得高效开发和运行AI程序的成本将会下降。
在这个艰难的转型期中谷歌、微软这种大公司能依靠雄厚财力继续投入但极度依赖风险投资的小型初创公司可能很难生存。这似乎是对整个2023年人工智能热潮的一波情绪反弹和理性反思。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领域里只有那些能够持续创新并适应市场变化的公司才能在这场竞赛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