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AI大模型涉及多个维度和步骤,包括道德伦理、偏见性、毒性、诚实性、安全评测等关键方面。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测试方法和考虑因素:
-
道德和伦理评测:评估AI生成内容是否符合社会公认的道德伦理规范,可通过专家定义的规范、众包方式、AI辅助评测或混合模式进行。
-
偏见性评测:关注AI生成内容是否对某些社会群体产生不利影响或伤害,包括刻板印象或贬低信息。
-
毒性评测:评估AI生成内容中是否含有仇恨、侮辱、淫秽等有害信息,并使用相应的评测基准和工具。
-
诚实性评测:检测AI生成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包括问答、对话和摘要任务的数据集,以及基于自然语言推理等评测方法。
-
安全评测:确保AI大模型在各种应用场景中的安全使用,包括鲁棒性评测和风险评测,如评估越狱攻击方法。
-
行业大模型评测:针对特定领域或行业的大模型进行评测,使用特定领域的评测基准和方法。
-
平台化评测:使用如PAI大模型评测平台等工具,支持不同基础模型、微调版本和量化版本的对比分析,以及自定义数据集的评测。
-
分组指标统计:根据业务场景引入分组指标统计,确保每个分组有足够的样本量来表达真实效果。
-
计算机视觉下的模型效果测试: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使用目标检测、IOU等指标来评估模型效果,并考虑自动化测试和线上效果监控。
-
自学习与线上效果监控:在业务场景中,使用自学习系统和A/B测试来更新和评估模型,以及构建数据闭环系统。
-
AI辅助测试:利用AI大语言模型辅助软件测试,进行测试用例生成和测试效率提升。
-
多维度测试:包括基准测试、多样性和覆盖性测试等,使用标准数据集和任务进行评估。
-
交互式测试:与AI大模型交互,提出针对性问题,解析回答以获取代码风险或优化建议,并输出结果。
这些方法和考虑因素有助于确保AI大模型的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由于新岗位的生产效率通常优于被取代岗位的效率,整个社会生产效率得以提升。然而具体到个人,“最先掌握AI的人”相较于“较晚掌握AI的人”将拥有竞争优势。正如在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初期所展现的趋势一样。在人工智能学习领域,拥有丰富经验和知识的分享者可以解答许多同行后辈的困惑。为此,本文作者分享了一系列重要的AI大模型资料,包括入门学习思维导图、精品书籍手册、视频教程等,供读者免费学习提升。这些资料旨在帮助读者超越95%的人对AI大模型的理解水平,从而能在相关讨论中发表高级见解,并能用代码将大模型与业务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