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来临之际,我们迎来了首届“当AI遇见非遗”学生主题活动。这一活动由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联合多个单位共同发起,旨在将人工智能的先进理念和技术融入非遗的深厚底蕴中,激发学生对非遗的兴趣与热爱,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推动非遗的数字化保护与智能化传承。
活动主题
首届“当AI遇见非遗”学生主题活动,通过AI技术赋能非遗传承,探索创新思政育人新路径。
组织机构
- 指导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江苏省教育厅、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
- 协办单位: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上海市艺术教育协会、东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等
活动时间
2025年1月至12月
参加对象
以上海市、北京市、安徽省等在校学生为主体,欢迎其他省市学生参与。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对人工智能赋能非遗传承感兴趣的个人和团队以校企联合的形式参加。
活动内容
作品征集及展评
分“AI赋能非遗创意讲述”和“AI赋能非遗传承传播”两大版块,设四个组别:
- 手工技艺组(含传统美术、传统技艺)
- 声影表演组(含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等)
- 游艺民俗组(含民间文学、传统体育、民俗等)
- 自然认知组(含传统医药、二十四节气等)
作品指导交流
- 专家指导:组织专家团队对入围作品进行指导
- 交流研讨:举办非遗传承研学营,鼓励不同背景、不同专业作者相互交流借鉴
优秀作品展示与转化
- 颁奖活动:集中展示活动优秀作品,并举办颁奖活动
- AI与非遗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开展讲座,提升参与者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 作品转化:协助入围者进行转化,推动AI与非遗的深度融合
作品要求
- 内容应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不得包含违反法律法规的内容
- 选择相应主题,结合非遗项目进行创新尝试
- 形式需符合主题要求,兼具艺术性和技术性
- 每个参与主体在同一版块和主题仅可提交1件作品,团队参加作者不超5人,指导教师不超1人
- 必须为参与者原创,不得抄袭或与现有AI作品雷同
- 知识产权归参与个人或团队所有,主办方有权用于展示、宣传等用途
活动流程安排
- 报名初选阶段(2025年2月-5月):发布活动通知,提交作品和相关材料,公布入围复选作品名单
- 复选和培育阶段(2025年6月-8月):组织复选,推荐入围终评作品名单,举办非遗传承研学营
- 终评展示和传播推广阶段(2025年9月-12月):进行现场展示和答辩,综合评估作品质量,举行颁奖活动,开展优秀作品巡展活动
报名方式和时间
自2025年2月24日9时起至5月15日22时,登入“上海市学生体育艺术科技教育活动平台”或扫描二维码登录“科艺中心”小程序进行报名并上传活动作品。
奖项设置
两大版块各优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优秀组织奖若干,颁发荣誉证书和奖杯。“AI赋能非遗传承传播”版块另设单项奖若干。
其他事项
活动成立组委会,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活动将通过专题页面发布信息,展示优秀作品,并借助媒体进行宣传。组委会保留最终解释权。联系人:张老师;联系电话:021-62780859。
© 版权声明
本网站上的所有资源均来源于本网站,所有网址和文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行为,请将相关证明发送至以下电子邮件地址:dxse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