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灸的特性剖析
在急性病症的情境下,直接灸如同针刺一般,能在急剧且强烈的刺激下迅速见效。只要火力不断,同样能引发循经感传现象及经历灸感过程的三个基本阶段。而对于慢性病症,则是借助灸疮这种继发性损伤所带来的温和、持续且稳定的刺激来达到治疗效果。当灸疮的焦痂形成后,通常会在5至7天内开始脱落,伴随有分泌物的渗出(并非真正的感染化脓)。大约第二周左右,渗出物达到高峰,此时治疗效果最佳。到了3至4周时,分泌物逐渐减少,伤口开始愈合,治疗效果也会随之减弱或停止。此时,可在原穴位定期(5至7天)重灸以加强疗效,或转至新穴位。因此,传统直接灸的显著特点在于其作用的持久性和刺激的均衡性,对于慢性及长期疾病具有其他疗法难以比拟的优越性,使病情的好转和恢复往往在不自觉中发生(其他如割治、埋藏及穴位结扎等方法也同理)。
温和灸的特质探讨
由传统直接灸演变而来的现代温和灸(无论采用艾条手持法还是各种温灸器等形式,均不破坏皮肤或肌肉,因此统称为温和灸),与传统灸法相比存在根本差异。传统灸法中艾火的作用短暂,主要作为形成灸疮的手段。而温和灸的艾热作用则是反复的,虽与针刺不同,但二者在作用上有相似之处且更为优越。它能不断向体内传导热量和电流,并诱发体内生热与生电。若位置稳定、作用集中且时间延长,即使无需手法辅助,也能产生明显的感传作用。从广义上讲,温和灸也可被视为一种火针疗法。通过稳定持续的温和灸获得的许多感传现象与规律,不仅能发挥良好的治疗作用,还能为经络实质提供诸多旁证和说明。
艾灸的优势与局限
就单独的直接灸而言,其疗效虽看似缓慢实则持久。表面上看灸效似乎比针效慢,但实际上灸治时间虽短,但灸疮的继发性刺激使得功效得以延长。可以在同一位置反复施灸,累积数百壮以上。
而单独的温和灸相比针刺更为轻微,易于被患者接受。灸治时间可根据需要延长,刺激量可根据反应过程进行客观调整。对同一穴位多次施灸后作用会逐渐积累。虽然可能形成一层黑色痂皮并在停灸后自行脱落且不遗留瘢痕,但即使发生轻微烫伤也仍可在原处施灸以增强疗效。除心前区外全身其他部位均可施灸。
若将直接灸与温和灸相结合来看,灸具与灸材同样便于携带且操作简便同样能迅速见效。其安全性高即使出现皮肉损伤也不会损伤内脏意外事故发生。适用范围广泛既适合体弱多病的慢性病患者也适合体壮病新的急性患者尤其是对热性疾病患者更适宜采用灸法治疗。操作过程无需手法辅助感传作用可自然发生。此外作用面积较针刺更大即使取穴稍有偏差也无大碍。经济高效直接灸可维持多日而温和灸可指导患者长期自我施灸从而减少每日就诊与治疗的麻烦。
然而直接灸也存在一些缺点对病人的痛苦较大施术时皮焦肉烂术后脓水浸淫需要多日保护这使得一些患者宁愿忍受疾病折磨也不愿接受这种治疗方法。此外形成瘢痕可能影响美观特别是在女性身体显露部位更不愿接受此疗法。选穴也受限如颜面、心前区、阴部、手足关节部位以及浅表动脉与大动脉所在诸穴均不宜直接施灸以避免不良反应发生。而温和灸在慢性病例中需要长期坚持治疗对于缺乏信心和耐心者可能难以达到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