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获取中国展览业的数据趋势,常规操作是访问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官网,搜集历年的《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数据,再将这些数据整理进Excel表格,并生成相应的柱状图或折线图。然而,这种方法颇为耗时,制作两张折线图往往需要超过1.5小时,并且需要具备一定的Excel图表制作技巧。对此,我选择了更为高效的方式——利用Kimi探索版进行自动化处理。值得注意的是,Kimi探索版目前提供每人每天5次的试用机会。
我请求Kimi探索版完成一项更为复杂的任务:整理并列出“每一年展览面积前十的省市区排名”。这一任务耗时较长,即便手动操作,也至少需要半天时间。但Kimi探索版迅速行动,浏览了772个网页后,成功提供了所需数据。
随后,我将这些数据导入Excel表格,并借助“办公小浣熊”工具进行下一步操作。我设置了生成两张折线图的目标,并希望图表能清晰标注每一年的数据及其变化趋势,同时要求两张表格在页面中上下显示。办公小浣熊迅速响应,不仅完成了任务,还智能地清除了多余的一行文字。最终,在页面的右侧出现了符合要求的折线图,并可直接下载使用。从使用Kimi探索版到通过办公小浣熊完成图表制作,整个过程不到十分钟,效率显著提升。
除了数据处理和图表制作外,我还尝试了可灵AI这一工具,它属于快手家族,能够生成图片和视频。通过文生视频功能,我输入了一段描述两只阳澄湖大闸蟹在湖底爬行的文字,并利用首次注册赠送的“灵感值”免费生成了一段5秒的视频。虽然视频长度有限,但AI的理解能力和生成效果还算令人满意。
此外,我还利用“AI会展设计平台”为即将举行的会展BEN大会设计主会场布置方案。通过输入具体描述文字,平台迅速生成了一套包含4张图的设计方案,并允许我进行放大、调整和优化操作。最终,我选择了其中两张设计图作为大会现场布置参考。
总结起来,我体验了Kimi、办公小浣熊、可灵AI、AI会展设计平台以及沉浸式翻译这五款AI产品。它们分别适用于写作、数据分析、视频制作、设计以及翻译等多种场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创作自由度。对于繁琐的数据查找、汇总以及图表制作任务,AI工具无疑是一个高效且可靠的解决方案;而在设计、视频制作等创意领域,AI也展现出了强大的潜力。再次强调,对于个人能够完成但较为繁琐的任务,不妨考虑交给AI来处理;而对于个人难以独立完成的任务,如会场舞美设计、短视频制作等,AI同样能够提供有力的支持。